中國網新山東12月30日訊 濟寧市金鄉縣胡集鎮著力構築共建共治共用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線上“自上而下”受理群眾訴求與線下網格員“自下而上”發現解決問題“雙軌並行”機制,初步形成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胡集鎮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單位、山東省群眾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從健全機制入手,在創新制度保障上做文章。胡集鎮堅持把社會治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成立以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全鎮鄉村治理的實施意見》,對全鎮鄉村治理工作實行“周例會、月調度、季總結”的工作模式,納入村級黨建考核工作,鎮級層面初步建立起了責任明晰、分工明確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在村級層面,始終發揮黨組織在農村各類組織中的領導作用,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培塑“五星級”黨組織27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8個,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以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發展,推行“黨支部+合作社+N”模式,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的34個,佔比66.7%,增強村級集體發展活力。堅持把建強村幹部隊伍作為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保障,實施“四雁”示範計劃、“接力扛旗”工程,換屆後所有村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平均年齡45歲;村“兩委”人員大專及以上學歷37人,高中及以上學歷佔比85.62%,進一步年輕化、高學歷化,基層幹部的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不斷提高。
從群眾滿意發力,在創新優化服務上做文章。推行村級綜合服務辦公“標準化”建設。胡集鎮把村級綜合服務中心作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金鑰匙、主陣地,抓好“建、管、用”三大環節,所有村高標準建設了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實現有辦公電腦、有印表機、有無線網路、有民事代辦員、有代辦事項清單“五有”目標。突出服務功能、便民功能,開展村級綜合服務資訊化平臺建設,承接村級便民服務事項53項全部公開公示,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推行基層“網格化”管理。在縣委政法委的指導下,創新網格化管理方式,全鎮劃分為一級網格1個(鎮級),二級網格6個(管區級),三級網格78個(村級),實現“人往格中去,事在網中辦”。建立標準化工作機制,實行網格員入戶“六必訪”、居民服務“六必到”、網格巡查“八必報”、網格工作“八項制度”的“6688”工作模式,政務服務借助網格員及時便捷飛入尋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共蒐集群眾訴求1289條,辦件滿意度達99.3%,群眾滿意率98.8%,高於全縣平均水準,真正做到用腳步丈量網格、用服務凝聚民心。推行一“胡”百應“資訊化”平臺。開發集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村級治理等為一體的胡集鎮“一‘胡’百應”資訊化平臺,安裝300處實時攝像裝置和6處展示應用終端,實現資訊數據實時共用。
從激發活力下勁,在創新村民自治上做文章。健全“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健全“兩委”聯席會議、村民會議、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議事會等制度, 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對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由村民協商決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探索建立民情懇談會、民主聽證會等多種協商形式,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堅持村務公開。通過“一欄”“一會”“一端”“一冊”抓實村級事務公開,“一欄”即村級公開欄,“一會”即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一端”即鎮微信公眾號,“一冊”即“小微權力”清單小冊子,將“小微權力”清單流程圖及“三資”“三務”等進行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三是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印發《關於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的實施意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促進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結合。
從鄉風文明破題,在創新思想觀念上做文章。法治德治觀念深入人心。推進“法治胡集”建設,依託“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室,統籌綜治、司法、公安、法律服務所等資源,實現一村一法律顧問,一村一警務助理,一村一法律明白人,社會治理的法治保障水準不斷提高。加強普法工作,推動司法工作更好助力社會治理,建成後史屯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1個,三皇等14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市級法德文化廣場6處,成功創建“三零”信訪鄉鎮。2022年以來共調解群眾矛盾糾紛48起,調解成功率100%,形成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隱患本地化解”的良好局面。村風民風持續向善向好。利用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組建黨旗紅、天使白等“七彩”志願服務隊伍,開展政策理論、科技科普等宣講活動564場,受眾人數4.29萬人次。大力實施鄉風文明行動,深化移風易俗,弘揚“重孝”“尚賢”等中華傳統美德,評選“好媳婦好公婆”、身邊好人20余次,850余名群眾受到表彰表揚,其中2名群眾榮獲市級道德模範稱號。常態化開展“三下鄉”“百姓大舞臺”等文化活動,為群眾備足“精神食糧”。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依託“金快辦”直通民生服務品牌,開展好“民意5來聽”行動,構建“1+N+51”工作體系,全面收集社情民意,高效解決民生訴求。今年來共收集民生問題291條,回訪滿意度99.2%。突出重點群體、聚焦民生領域,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出發,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實施農田水利設施、飲水安全、危房排查整治等民心工程,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提升。(通訊員 呂亞棟 周文強 職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