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政府、構建數字社會,我省著力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數字山東建設全面起勢
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建設……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著我們的生産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我省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科技大省,在數字化建設方面擁有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數字強省建設面臨重大機遇。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重大機遇,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升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成效,積極培育優良數字生態,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2020年我省數字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成為帶動全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目前,全省大數據工作全面起勢,數字強省建設走深走實,“數字”正在深入造福當下與未來。
發展融合創新數字經濟
注入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新一代資訊技術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山大地緯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與易通金服基於區塊鏈技術共建的服務平臺,解決了交易流等數據真實性的問題,幫助供應鏈金融真正解決優質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境。山大地緯創新研究院院長肖宗水告訴記者,目前平臺已累計服務企業8000余家,成交3000項數字化資産。
科技是每一次産業革命的引擎,而數字科技則是第四次産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持續優化頂層設計,積極佈局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著力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努力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取得顯著成效。
在製造業這塊主戰場上,我省實施智慧化綠色化技改工程、工業網際網路“個十百”工程等,全方位推進製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出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115個,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連續入選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面對新基建風口,我省17個部門聯合採取直供電改造、轉供電限價、公共資源開放督辦等措施解決基站“進場難、電費高”等問題,累計解決難題6900多個。
中國信通院《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我省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全國第六。“近幾年數字經濟年均增速顯著高於同期GDP增速,數字經濟引領增長態勢基本形成。”省工業和資訊化廳數據産業推進處處長孫志強介紹。
建設整體高效數字政府
提升“一部手機走齊魯”成效
今年的義務教育入學報名季,小學門前不見了徹夜排隊報名的家長身影。我省移動政務服務總門戶“愛山東”APP正在積極發揮作用,將“線下跑”轉變為“線上辦”,成為家長報名過程中的“減負”利器。目前“愛山東”接入服務事項超過1.8萬項,註冊用戶突破5000萬,基本實現“一部手機走齊魯”。
數字化不僅讓數字經濟更有競爭力,也為政府轉型提供了有效路徑。我省加大統建統管力度,強化數據“聚、通、用”,深入破除“資訊孤島”“數據煙囪”,著力構建一體化數字政府,讓政府服務更為優化。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開展“統雲、並網、聚數”攻堅行動。目前,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已匯聚數據1313項、220多億條;省級共用平臺累計提供服務44.3億余次。我省政務雲網集約水準、數據匯聚力度及共用開放水準等走在全國第一方陣。
數據驅動下,業務流程再造加速推進。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超90%,291項高頻民生事項“全省通辦”,98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238類證照“亮證即用”。
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局局長馬越男介紹,目前我省正持續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高水準建設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企業和群眾找政府辦事線上只進一網、線下只進一窗,政務服務隨時隨地觸手可及,打造“24小時不打烊”網上政府。
構建智慧便民數字社會
推動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
伴隨人民群眾對數字化、智慧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省研究提出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全方位打造智慧應用場景,構建智慧便民的數字社會。
自2019年啟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來,我省發佈全國首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省級標準,將13個設區市、35個縣(市、區)納入省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範圍。“計劃到2025年,16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普遍達到四星級以上水準,縣級普遍達到三星級以上,力爭打造3個以上五星級標桿城市。”省大數據局規劃發展處處長盧修名介紹。
我省圍繞公眾關心的就業、社保、教育、健康、養老等領域,積極打造便民惠民智慧應用場景。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可異地經辦業務“全省通辦”,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靜默認證”,電子健康卡實現與社保卡“互認融合”,數字校園建設覆蓋率達93.8%……越來越多痛點堵點問題被破解,公共服務普惠化、便捷化水準進一步提升。
最近我省發佈了首批省級支援建設的301個智慧社區(村居)建設名單,協同推動城鄉數字化發展,打通智慧便民“最後一公里”。盧修名介紹,到2025年,我省力爭打造5000個以上智慧社區(村居)。當前,我省正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數字化進程,推動數字強省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 本報記者 陳曉婉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