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首場發佈會迎來濟南專場。
2020年濟南市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元臺階,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在這一過程中,濟南市是如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的?
7月26日,“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首場發佈會迎來濟南專場。濟南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謝堃介紹,“十三五”期間,濟南堅持共用發展理念,財政用於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支出從2015年的558.8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023.7億元,年均增長11.4%,佔比從75.2%提高到79.5%,積極辦好各類民生實事,努力打造一座有溫度的城市,真正把以民為先、以民為本貫穿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全過程。
讓人民群眾家底更殷實。始終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落實各類就業補助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7%、7.7%,2020年,分別達到53329元、20432元。全力推進脫貧攻堅,2018年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之後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力實施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飲水安全和兜底保障,産業扶貧項目超過2100個,精準幫扶4.42萬人次就地就近就業,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讓人民群眾家園更宜居。住房保障力度持續加大,2015年以來建設各類保障房和改造棚戶區26萬套,近80萬群眾的居住條件得以改善;整治改造老舊小區360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46萬戶。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明顯成效,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改善32.7%,優良天數比例達到監測以來最好水準;重點泉群連續18年保持噴涌,小清河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藍天白雲、泉水叮咚成為常態。山水泉城特色更加彰顯,建成各類公園900多處,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千園之城”目標即將達成,樓宇亮化和“明湖秀”點亮城市夜空,“山泉湖河城”獨特韻味成為人們嚮往和傳唱的“詩和遠方”。
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和美。社保水準不斷提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保持“十六連漲”,低保困難老年人生活補助的覆蓋面由80周歲以上調整到60周歲以上,社保網路越織越密。教育更加優質均衡,2017年以來完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92所、增加學位37.6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7%,公辦幼兒園就讀幼兒佔比達53%,實現“零擇校”“零擇班”,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醫療服務水準明顯提升,全面實現醫保市級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長28%,長護險試點成效顯著。全國首個“保醫通”服務平臺投入運營。醫療服務領域總體滿意度評價在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4位。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矛盾集中的問題得到解決。12345熱線標準化工作引領全國,“泉城商量”成為協商民主濟南樣板。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平安濟南”建設紮實推進,成為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讓人民群眾精神更富足。濟濟南兼具深厚文化底蘊與首創進取精神,二者有機融合,形成了新時代濟南人獨有的“精氣神”。這種“精氣神”源於濟南的文化建設,“十三五”期間建成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並免費開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100%,29家泉城書房綻放滿城書香,實現了“借書比叫外賣還方便”。這種“精氣神”源於濟南的文明提升,在全體市民共同努力下,濟南勇奪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三連冠”,禮讓斑馬線成為城市文明新風尚,涌現出一大批文明榜樣、道德模範。這種“精氣神”源於濟南的同心聚力,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歷史大考中,濟南幹部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副省級城市中首個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正是這種“精氣神”,成為濟南全民奮進、共建小康的不竭動力。(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梁雯 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