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寧:截污控源節節“提標”,南四湖入湖口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從南陽湖的老運河入湖口出發,逆著水流方向一路北行4公里,便來到一片水草豐美的濕地——老運河尾水節流人工濕地。老運河是濟寧市區的泄洪河,主要水源是濟寧市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中水。中水在這片濕地兜兜轉轉一圈後,水質提升至地表水三類標準,隨後流入南陽湖。
“這片濕地設計的是日進中水水量為2萬方/天,而實際日進水量多的時候20-49萬方/天,依然可以確保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地表三類水標準,保障南水北調東線水質安全。”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太白湖新區分局生態事務中心主任王宏春告訴記者。
“小馬拉大車”的效應吸引了不少治水專家來一探究竟,但奮戰在治水一線的老環保們知道,讓“小馬”能夠拉動“大車”的關鍵絕不僅僅是因為濕地地形帶來的“塘效應”。近年來,濟寧始終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民生工程,以“治水”為核心,把更多的繡花功夫下在了“治”“用”“保”等各個環節,節節“提標”、節節多上一道保險,堅決保護好管理好“一湖秀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截至目前,濟寧28個國省控斷面均質全部達標,南四湖及周邊重點河流入湖口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水污染治理,污染在水裏,根子在陸上。“原來老運河的水基本是醬油色的,做水質監測的時候,胳膊沾了水之後洗三遍五遍洗不乾淨。這十年間,城裏的一些化肥廠、碳素廠、染料廠都搬遷出去了,水質好了很多。”王宏春回憶。治水避不開工業污染源。針對企業排污,濟寧開展深度治理,規劃7個化工園區,13個工業聚集區,實現工業集聚化、化工入園化,污水處理集中收集處理。“沿湖岸線15公里範圍內,除張黃工業園中水經人工濕地深度凈化達三類水標準回用外,其餘污染直排企業全部拆除搬遷。”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宋華東介紹。
對農業污染源,濟寧清理南四湖網箱、網圍23萬畝,關閉搬遷禁養區養殖場552個、養殖專業戶6670個,疏挖清理田間溝渠211.5公里,污染治理成效也很顯著。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微山縣分局四級調研員王雲告訴記者:“2018年前後,南四湖周圍開始退漁。2019年,核心區的11萬畝魚塘全部退出,2020年底,緩衝區的8萬畝魚塘也全部退出。退漁的時候一畝池塘一年補貼一千塊錢,連補20年,相當於一畝水面補償2萬塊。”
治水不是用老百姓的飯碗換取生態效益。對需要靠養殖生活的10萬漁民來説,微山縣在核心區、緩衝區之外的實驗區進行了魚塘的生態化改造。“魚塘做成外封閉內迴圈的模式,最裏面搞養殖,外層建迴圈水池,增加水處理設施,再往外一層建一道和大湖隔開的壩,做到養殖水和湖水的物理隔離。目前改造工作正在推進中。”王雲説。退漁還湖之後,南四湖水面增大了,水生植物的生長恢復至往昔水準,再加上人工濕地的生態凈水能力,現在湖水水體自凈能力越來越好了。
當水質提升到一定程度後,想要繼續改善水質,一味依靠污水處理設備會帶來運營成本的急劇提升,經濟賬不划算。在實踐中,濟寧將更多的文章需要做在“用”和“保”上,用更低的經濟成本撬動更大的環境效益。
濟寧大力度推行再生水資源利用,建成7座再生水截蓄導用工程,可攔水6000萬立方米,受益農田灌溉面積31萬畝。推進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程,形成中水回用能力57.7萬噸。推行工業用水迴圈利用,57家企業配套建設了再生水回用裝備設施,處理後的廢水達到再利用標準,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在濟寧落地生根。
通過全流域開展生態修復和保護,以人工濕地和濕地修復為重點的生態修復建設,河湖生態緩衝帶初步形成,用自然的力量給水質的提升再上一道更為經濟高效的保險。
十里湖生態濕地公園位於濟寧高新區南部,利用採煤塌陷形成的淺灘、深水地勢建造不同水深梯度的濕地區,用提水泵將蓼溝河、泥溝河接納的高新區污水處理廠中水提入到濕地公園,經過迴圈凈化15天,水質由一級A類水提升為地表水質三類水標準後,流入下游洸府河。“一期工程完成後形成了生態濕地1400余畝,與洸府河入湖口濕地起到連片濕地的作用,能夠最大程度保障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持續達標。”濟寧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區分局局長楊帆介紹。
目前,濟寧在南四湖湖區、主要河流入湖口、污水處理廠末端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項目74處,污水凈化能力達100萬立方米/天。實施採煤塌陷地治理項目291個,修復面積39.33萬畝。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完成濕地修復面積20萬畝,新建或完善濕地保護小區200處。目前流域內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南四湖流域已恢復水生高等植物68種,物種恢復率92%;恢復魚類52種,物種恢復率達67%;鳥類達200多種,全流域生態修復和保護水準持續提升。
水體治理不能“各治門前水”。濟寧強化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污,與徐州市召開聯防聯控會議,今年2月份共同簽署《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共用共治協議》,聯合徐州市共同開展了邊界、跨界環境執法大行動。在全市範圍內建立“一河一專班”工作機制,每條河流明確專人專車,落實保障資金,開展日巡查、日監測、日調度,做到河流上下游聯合巡查,確保問題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宋華東告訴記者,下一步濟寧將按照由近及遠的原則,逐步推進市轄南四湖流域內所有污染源治理,規範整治入河湖排污口,有效防治工業、生活、農業、移動源污染,確保南水北調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曉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