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在洄龍小區,市民將網上訂的蔬菜取走。記者王汗冰 攝
近日,菜籃子直通車開進了濟南 48 家社區,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園區直供的新鮮蔬菜。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在視察菜籃子進社區工程時曾指出,下一步將研究建立網上買菜平臺,方便市民網上購菜。
記者了解到,早在兩三年前,濟南就有人試水這個行業,現在全市已有七八家企業構建了網上買菜平臺,卻一直髮展得不溫不火。菜籃子直通車進社區為蔬菜配送帶來了發展的好時機,不少企業正在醞釀利用菜籃子直通車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對接,不久之後或將有更多的人能在網上買菜。
●網上買菜價格比市場高兩倍 只要菜好就會一直買
王華(化名)今年50歲出頭,退休之後家裏買菜的活兒就由她接管了,沒想到買菜這點小事也讓她成為社區裏時髦的人物。3個月前,她經朋友介紹學會了在網上買菜。“現在吃菜都講究安全放心,菜市場上的菜都是從外地運來的,幾番倒手之後就不知道菜的源頭在哪兒了,到底有沒有農藥殘留也無從查證。”工作時,王華經常能吃到園區直供的放心菜;退休後,她吃的少了但還是心心唸唸忘不了那新鮮的滋味。向老同事打聽之後,她知道了一個網上買菜平臺並成為小區里加入的第一人,後來還成為平臺社區服務站站長。
剛接觸了一件新鮮事物,一開始王華一直放心不下,她就拿了5種蔬菜到檢測機構檢測,“每樣菜測了54種指標竟然都合格了,從那以後我吃得踏實了,也帶動周邊越來越多的親戚朋友加入。”3個月時間裏,王華所在的社區裏有近30人接觸到網上買菜的方便和放心,並在該平臺上申請加入了會員。
27日星期五,是這周集中提菜的日子。15:30,送菜車停在了王華的樓下,王華和其他三四名會員一起幫送菜員搬運一箱箱蔬菜。根據箱子上的小標簽,同一單元的摞在一起。在場的會員可直接將菜搬回家、在家的就送到他們的家門口、不在家的就暫存到相熟會員家。
菜的品質得到了保證,價格也要比市面上高出兩倍以上。現在平臺上每種菜都賣7.5元一斤,幾乎都是大眾菜。“聽説之後還要再漲,只要菜好就會接著買。其實我們買的不是菜,而是買來的健康。”3個月時間,王華當初充值的3000元,如今還剩1000多元,“你肯定想不到我這次買了多少,我剛訂了25斤(菜)。”王華對記者説。
如今,網上買菜成了王華的習慣。她和會員們還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在裏面分享養生保健的知識,還有人不時展示自己的“拿手菜”並配上菜譜。正如王華所説,她通過買菜獲得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買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溫不火 全濟南不超10家試水兩三年還算新興行業
網上買菜目前在濟南還算是新興行業,全濟南在做的不超過10家。兩三年前就有人想試水,但發展至今仍不溫不火。“這兩年有很多人看好‘網際網路+社區’這個大蛋糕,不過很多企業在爬坡時就餓死了。”網上購菜平臺聚家歡樂送相關負責人顧先生説,農業是需要慢養的一種生意,都要經歷長時間的虧損才能見到回報,一些企業承受不了虧損也就退出了。
如今存活的這幾家多數都是外地企業打入濟南市場來的,採取的都是園區到餐桌的直銷模式。這看似簡單的環節,卻成為很多企業無法破局的一個阻礙。濟西濕地生態農場的相關負責人坦言:“其實搭建網路平臺不難,市民想在家動動手指就能買到新鮮菜也不難,難就難在如果這一家只在網上買了一斤白菜,我們是不是要給他送,中間虧損的成本我們又如何彌補?”
為了賺回成本,大多數企業選擇提高菜價並且限制數量來保本。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樣的蔬菜配送以會員制為主,濟西濕地生態農場的客戶群體有某國有銀行的員工、聚家歡樂送主要針對的是單位宿舍住戶。“只要他們買的多,而且能找到一個統一的送菜地點,我們就會送。”濟西濕地生態農場相關負責人張女士説。
據了解,聚家和大多數企業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沒有園區不提供蔬菜,而是充當園區和市民的服務方,市民在每週四中午前通過聚家平台下單,園區根據訂單用一天時間配菜,最後再由聚家配送到家門口。于聚家而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展客戶群。得益於這種新模式,聚家漸漸在行業內嶄露頭角,目前發展了七八家社區、共有幾百個家庭認可了他們的服務。“我們的用戶中40-60歲的人佔絕大多數,他們有健康飲食的意識,同時也有穩定收入。”記者看到,在聚家平臺上會員的充值標準分為即買即付、500元、1500元、3000元4種,“平時每週有上百單,一般不會低於5斤,遇到節日訂單量就多了至少3倍。”顧先生説。
●面臨難題
社區推廣難度大有企業正醞釀線下體驗店
儘管聚家如今已步入發展的正軌,但目前企業仍處於虧損狀態,眼前需要考慮的還是推廣這個難題,如何才能進入到更多社區呢?回想起第一次進社區推廣時,顧先生直言:“我們第一次沒有經驗,在小區空地上擺了一張桌子、挂了一條橫幅,讓市民來嘗我們的菜。當時圍過來領菜的不少,沒有一個要申請入會員的。”
“社區裏住戶太分散,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多種多樣,推廣起來難度太大。”顧先生説,“考慮到一些社區裏單位員工較多,他們平時一起上班,思想觀念相似,收入也均衡,成功的機率較大。”匯隆小區是他們成功的第一個案例,此後進入的七八家社區也都是單位員工聚集的地方,社會型社區卻遲遲沒有打開,運送的範圍也僅僅局限于濟南的東城區。
“我現在最希望能有個線下體驗店,這樣不僅會員提菜方便,而且不是會員的市民也可進店嘗一嘗我們的菜。”27日,記者在送菜的現場看到,目前他們送菜的車輛還是私家車,在社區短暫停留後就必須離開,如果有會員不方便取菜也只能借用其他會員的地下室存放。“如果有一家實體店,我們可能就會打破如今一週送一次的頻率,讓市民吃到更好的菜。”顧先生説。
如今,馬路市場取締讓菜籃子工程進社區火起來了,蔬菜配送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不少園區正在借助菜籃子工程車讓園區的放心菜運到家家戶戶。“我們園區的蔬菜一直做配送服務,之前市場需求很小,現在有了菜籃子工程,我們的蔬菜拓寬了銷路,而且隨著菜籃子車越來越多的布點,我們也可以輻射到更多社區做服務,成本低了,市民要的少我們也樂意送。”菜籃子工程進社區供應商之一的山東喜滿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先生説。此外,濟西濕地生態農場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他們正在醞釀利用菜籃子車實現線上和線下對接,讓網上買菜更加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