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和張繼科(圖源網路)
設計直通賽程時,劉國梁不是沒考慮過如何儘量避免傷病的問題:“去年我們打九局五勝,今年改三局二勝,人數上也直接減了4個人下去;而且今年‘直通’我們前前後後要經歷三輪選拔,像張繼科、馬龍,就只讓他們參加最後一個輪次。這樣安排是為了儘量保護‘老隊員’,而我們每天也在觀察、詢問,看新球改革後到底對運動員的體能消耗多了多少。”
可是作為一支男隊女隊一隊二隊加起來有百十來口子的國家隊的一家之長,劉國梁要考慮的不止是一兩個馬龍、張繼科,像國乒隊十幾年來一直堅持的那樣將訓練計劃、紀律和節奏一以貫之,讓30歲的老隊員和年輕的少年們一起練,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也容易出現傷病,可要是每個人都“個性化”,又容易亂,而且超出國乒隊保障體系目前的能力。
“我也在想,我們能不能把‘直通’賽程安排得再鬆散些,可世乒賽、奧運會的模式擺在那裏,我們總要有個相應的適應過程,”劉國梁説。
某種意義上説,十幾年前劉國梁也是在國際乒聯器材改革的壓力下選擇退役、走上了教練崗位,談到如何延長運動壽命的話題,他有著格外真切的緊迫感和感同身受的責任心。
“實事求是講,我們的體能、醫療等保障團隊,跟歐美一些先進團隊比還存在差距。”説到此,他舉了網球的例子,“嘴上説學費德勒可以,但現實中很難做到,我覺得這就是體育改革面臨的新問題和矛盾點,怎樣結合好先進模式和國情現實、成功經驗和時代新知,這個課題需要攻關。”
劉國梁説,長期這樣的訓練和比賽節奏,沒有一個有力的保障團隊去匹配的話,可能直接危及選手的運動壽命。“我一直在思考,乒乓球該怎樣走向未來。”他説,“完全過渡到職業化,近期顯然無法實現,但個別運動員是有可能的。”
至於誰來諫言國際乒聯慎重改革,劉國梁當場呼叫王勵勤:“大力在嗎?大力作為國際乒聯運動員委員會的委員,應該提出這個提案!任何國際組織都應該以運動員為中心,多聽聽運動員的聲音,不要他們官員一碰頭就決定了。”(記者張寒 亞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