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能拉琴站著能拉鋸 川音妹子做把琴國際獲獎(圖)

2017-03-09 15:55: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于遵素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2月7日,馬爾他國際提琴製作比賽結果出爐,四川一位青年教師王妍力製作的中提琴獲得銅獎,這個成都職業提琴製作師,以一把提琴驚艷提琴之鄉。

  耗時兩年

  上百道工序“熬成”一琴

  本次參加比賽的中提琴,是王妍力從2015年開始製作的。每年假期,她都會到義大利進修制琴技藝,導師提出可以嘗試參加歐洲的比賽,當時恰好一個同事也缺把琴,王妍力便開始準備。

  一把優質的手工提琴,要經過上百道工序打磨。王妍力説,每個細節都至關重要:面板所需木料是自然乾燥十年以上的優質魚鱗雲杉,而背板多用楓木,硬度、濕度的細微差別都會有影響。僅厚3毫米的面板,全靠手感,一點點用刮刀從木板上刮下細碎的粉末,再區分不同厚度時面板達到的共振音效。除了木料密度不同,敲擊位置不同,都能聽出音域高低,留聲長短。“比如説,以前尾繩多用羊腸,後來改進後有人選用了尼龍材質的,但是用著會發現還是羊腸效果好些。”

  王妍力工作臺墻壁上,挂滿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工具,王妍力説,這還不到全部的十分之一。光説刀,平刀、銼刀,長的短的,粗的細的,尖的圓的,沒有固定的工具模板,都是靠制琴師買回鋼片自製。

  花了2年時間,王妍力精心打造的中提琴終於在參賽前完工了。

  形美音靚

  專業評委不放過0.2毫米“缺憾”

  2月1日,王妍力的提琴亮相比賽。每一把提琴的評分,都異常細緻和嚴苛。光是音質評比環節就比了三輪,從較為空曠的室內、現代會議室到建於十七世紀的音樂廳,不同的環境場合,鑒別不同提琴的微乎其微的音質表現。比賽中,義大利專業評委,來自提琴製作世家的Morassi先生,尤其偏愛王妍力的琴,稱其無論是製作工藝的精湛,音質音色的突出,完美還原了提琴之鄉義大利米蘭學派的風格。尤其讓Morassi先生稱讚的是,王妍力對琴形做了細微調整,腰部故意收得更窄,把原本比較方的棱角改得更圓潤靈動。

  但專業評委的嚴苛也不容忽視——Morassi先生提出,由於視角特點,琴角部分應該比琴邊厚一點,王妍力製作的琴角,應該是再厚上0.2毫米。“單薄了一些,跟你一樣。”Morassi先生微笑著,用瘦瘦的王妍力作比喻。

  展出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當地媒體對制琴師們提出,能否有人可以演示一番,但提琴製作和演奏,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領域,許多制琴師並不善於演奏。有多年專業提琴演奏經驗的王妍力一曲終畢,掌聲雷動。(記者 于遵素)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