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酒業:用你的匠心 在我的手心(圖)

2017-06-23 14:59:44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董世浩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山東溫和酒業集團坐落在有著長壽之鄉稱號的沂蒙革命老區費縣,是集釀造、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大型白酒企業。70多年的釀酒歷史是當地享譽一方的明星企業。

  中國網山東臨沂6月23日訊(通訊員 董世浩)山東溫和酒業集團坐落在有著長壽之鄉稱號的沂蒙革命老區費縣,是集釀造、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大型白酒企業。70多年的釀酒歷史是當地享譽一方的明星企業,獲得過多項榮譽,深受白酒愛好者青睞。近年來,在國家倡導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思想中,既要培養“愛因斯坦”,也要培養“愛迪生”和“魯班”成為時代所需。發掘高素質的勞動者成為溫和的一道課題。郭勤興,這個不為大家所熟悉的名字突然走進人們的視野:窖池保養先兵、白酒神手……這些帶有太多神秘色彩的詞彙,讓人們對他的釀酒人生浮想聯翩。

  久有淩雲志

  郭勤興,1962年出生,1983年年值21歲的他進入溫和酒業工作,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工到大曲班班長、五糧班班長,他的工作生涯從釀造白酒開始。據郭師傅回憶,他能夠來到酒廠工作並不是偶然,在那個國營企業代表榮耀的時代,他的叔叔郭丙成早已經是費縣酒廠的一名釀酒骨幹。

  早在郭師傅記事起,就跟隨叔叔到酒廠“上班”,那時候懵懂的他對一切釀酒設備都很好奇,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經濟匱乏,全廠只有一台鼓風機用來清潔釀酒原料高粱、玉米等。每天一大早工廠裏無論男女老少領導職工都穿著工作服拿著木锨等工具“揚塵”,篩出優質的原料釀酒。在這樣的日益熏陶下,憑著對白酒的好奇與熱愛,畢業後的郭師傅毅然選擇了進入酒廠工作。

溫和酒業:用你的匠心 在我的手心(圖)

溫和酒業:用你的匠心 在我的手心

  在那個80年代還以大曲為主的白酒時代中。白酒還以散酒為主,買肉需要肉票,買糧食需要糧票,打酒更要酒票。一般人一票難求,更何況是想要打點好酒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那時候的酒廠工人地位極高。郭師傅逢年過節提著兩瓶價值三塊錢的高粱大曲回家,在村裏人艷羨的目光中昂首挺胸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過80年代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那時候的糖水冰棍三分錢一根,醬油一毛一分錢一斤,一個雞蛋兩分錢,3元錢可以買一大米缸大米,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大概在20塊錢左右。

  60年代的溫和酒廠年産量介於200-300噸之間,産量雖然少,但是在計劃經濟困乏的年代,溫和酒廠的收入已佔費縣財政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為了擴大生産規模,增加財政收入,1965年縣政府果斷決策,把溫和酒廠搬遷到建設路溫涼河畔,溫和美酒年産量由最開始3000-5000噸直至突飛猛進到10000噸左右。80年代開始,溫和酒廠由生産瓜幹酒轉到生産高粱酒,新一任廠長上任後,憑藉非凡的魄力,大刀闊斧逐步擴大生産規模;90年代,正值布魯塞爾大賽召開之時,全廠上下加班加點搞優質評比,郭師傅更是埋頭苦幹,帶領班組搞實驗、測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廠一心搞生産下,“布魯賽爾國際金獎”花落溫和酒業。一時間溫和酒廠門庭若市,溫河美酒供不應求。為了激勵工人,加班生産,以滿足市場和社會需求,酒廠先後評選了勞模工人、先進分子、發獎金。酒廠工人熱情高漲,幹勁更足,在當時被評為全國工業500強企業。

  踐行工匠精神 勇做白酒尖兵

  敬業、專注、創新,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將敬業解釋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

  在金庸老先生的名作《笑傲江湖》中,有一章名為“論杯”,實則是一半説杯,一半説酒。把各類名酒及器皿中的學問説的頭頭是道,足見金老知識的淵博。中華酒文化博大精深,千載傳承下來,積澱了無數優秀的工藝與文化。而郭師傅的人生,正如釀造的白酒,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窖泥是生産濃香型白酒的基礎,優質窖泥是生産高品質曲酒的基本條件。郭師傅深知這個道理,在白酒的釀造中把窖泥的培養作為重點。傳統老窖泥的形成經過了長年泥糟相互浸潤為窖泥微生物提供有效營養成分,有益微生物菌群不斷生長代謝,形成了特定的微生物區係並積累了大量前體物質,實現了老窖的積累效應。2015年山東溫和酒業重組期間,為提高白酒品質,公司投資數百萬對釀酒窖池進行優化改造,以七十年的老窖泥加入從四川宜賓引進的優質窖泥,進行擴大培養,強化生産,以老窖泥為基礎、新工藝、新技術,共同發力。而在培養窖泥的過程中,載體的選擇、菌種的來源、配方的確定、培養的方法上都大不相同。窖泥的“屬地性”很強,從外地運來的窖泥必須通過培養後與本地窖泥“磨合”後才能使用。郭師傅帶領班組的工友,不分晝夜時刻監測窖泥的培養情況,因地制宜,將雜質少、不含沙、粘結度高、含鐵少作為選土的基本條件,對老窖泥的水分、有效磷、氨態氮和腐植質高及酸度進行研究,以求貼近窖內自然條件,為窖泥提供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及適宜的酸鹼度,遵循老窖自然形成規律。在全組成員兩個多月的努力下,郭師傅所在的班組培養的窖泥熟化好、氣味正、轉色好、成熟快,實現了酒質的提升。

溫和酒業:用你的匠心 在我的手心(圖)

溫和酒業:用你的匠心 在我的手心

  2015年迎來溫和酒業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溫和酒業進行了重組,全面擴大了規模,工作非常繁重。而令人動容的是,在窖泥培養的關鍵時期,為了不耽誤窖泥培養的進度。在兒子的人生大事上,再三推遲了兒子的婚禮。郭師傅頂著家人不解的眼神,瞞著工友,吃住都在廠裏,讓愛人全盤操辦兒子的婚禮,面對家人的責難和不解,郭師傅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窖泥培養更新完成後,才向大家道出了原委,公司高層知道了這件事情專門到府慰問,表示感謝。

  咬定青山不放鬆

  十年磨一劍,這是匠人的堅持,溫和人的堅持是長期不動搖,幾代人做一件事,品質出眾,遵循古法,于精益求精中提煉五糧的精華,釀造傳承千年的美酒。

  在眾人眼中,郭師傅不但愛好釀酒,更喜歡品酒。每逢工廠裏出新酒的時候大家都請郭師傅來品嘗一下口感。郭師傅家裏更是收藏了各種各樣的年份酒。70年代的高粱大曲,80年代的溫河老窖,90年代的羵羊春王,到現在的溫河大王,琳瑯滿目的溫河老酒在郭師傅中眼裏,顯然都成了寶。

  在工作中,郭師傅可謂是拼命三郎。今年效益好,自車間開線以來一直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幾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由於勞累,導致了郭師傅口腔潰瘍扁桃體和頸部淋巴腺體紅腫肥大,引起發燒 39度,十多天高燒不退。住院治療幾天后,病情稍微穩定,郭師傅考慮到不能耽誤工作,在醫師不準出院的情況下出院了,帶病堅持工作。這樣堅持了幾個星期的治療,穩定了病情,身體才開始好轉。

  6000多年來,“四大文明”被世人讚嘆。而迄今為止,唯獨“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學者認為:這與中華文明所倡導的“相容並包、和而不同”的中華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有關。正與溫和酒業精神殊途同歸,溫和酒業所弘揚的不僅僅是傳統文化,也是古老的英雄豪情、匠心之道。以酒載道,傳播的不僅僅是厚重的文化,也是歷史的溫度。

  白酒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在費縣這篇文化的土壤中,每一條河流、每一塊泥土都在向人們訴説著中華兒女的勤奮與文化,闡釋著白酒飄香的歷史,生生不息。

  郭師傅及其團隊就是在這種“白酒魅力”的吸引下 ,懷著對祖國無限的熱愛,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多少春秋風雨改,多少崎嶇不變愛”,堅定而自信地走在白酒時代的前沿。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