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峰談脫貧攻堅:決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

稿源時間:2017-02-07 09:40:26  文章來源:大眾網  作者:樊思思 王磊 責任編輯:宋津州songjinzhou
【摘要】“保障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今天下午,在參加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濱州代表團分組審議時,山東省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説,當前,濱州正處於由小變大轉強的關鍵躍升期,既要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大機遇,更要堅持民生優先導向。濱州承諾要實現貧困人口“無勞動能力者全兜底”,堅決不讓一名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中掉隊。

  “保障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今天下午,在參加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濱州代表團分組審議時,山東省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説,當前,濱州正處於由小變大轉強的關鍵躍升期,既要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大機遇,更要堅持民生優先導向。濱州承諾要實現貧困人口“無勞動能力者全兜底”,堅決不讓一名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中掉隊。

  確保經濟運作“穩”,實現品質效益“進”

  張光峰説,過去一年,濱州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每人平均公共預算收入雙雙穩居全省第7位,建設了一批重大工程,引進了一批優質項目,辦成了一批民生實事,為濱州的長遠發展夯實了基礎。當前,濱州既面臨轉型升級和追趕超越的“雙重任務”,也面對轉換發展動力和破解瓶頸制約的“雙重課題”,必須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這個工作總基調。為此,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始終把“爭一流、上水準”的要求貫穿于各項工作,為經濟工作“穩中求進”提供支援、贏得空間。尤其是面對經濟持續下行壓力,突出發展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動作為、精準發力,確保經濟運作“穩”,實現品質效益“進”,切實做到“換擋不失速、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抓好農業供給側改革,推動濱州農業由大轉強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説到家就是持續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産業層次、提高産品檔次。”張光峰説,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濱州將努力做好“三去一降一補”,在“去”上消化存量、優化增量,在“降”上減稅降費、挖潛增效,在“補”上補齊短板、強化支撐。重點圍繞“四集群一基地”建設,積極推動紡織家紡、油鹽化工、糧食加工、裝備製造等傳統産業延伸鏈條、提質增效、向中高端邁進,推動“濱州製造”向“濱州智造”轉變。

  他特別指出,農業是濱州的傳統優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濱州農業由大轉強的重要機遇。下一步,濱州將圍繞老百姓最關切的“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問題,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抓好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品牌化創建和品質安全監管,推動優勝劣汰、品質興農。同時,將加快建設農業“雲計算”與大數據中心,大力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新增千億斤糧食産能項目,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濱州7.2萬貧困人口已脫貧

  張光峰説,保障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濱州將始終堅持民生優先導向,把民生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確定一批群眾關注的民生實事,一件件落實,一件件兌現,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濱州還有1.8萬貧困人口,我們提出的目標就是比全省提前一年、比全國提前三年完成脫貧任務。”張光峰説,2016年,濱州全市有7.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現在還有1.8萬貧困人口,雖然數量不算大,但大多是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群,也是最難脫貧的。對於這一部分貧困人口,濱州的承諾是實現“無勞動能力者全兜底”。他説,濱州將落實好“五全”硬措施,加快推進産業扶貧、行業扶貧,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社會資金參與扶貧,堅決不讓一名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中掉隊。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 中國網山東濱州熱線電話:【0543-3392777】 投稿郵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國網山東濱州微網志:http://weibo.com/ChinaBZ 中國網山東濱州網友群 :156647200

0
熱點推薦 體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