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生“換心”後突然變學霸 這是怎麼一回事?(圖)

2017-03-27 14:55:35 來源:環球網 作者:徐鴻飛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小翔(化名),5歲時查出患有心肌病,現在17歲,是一名高中生。2015年時小翔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術後一年多,小翔身上發生了很多明顯的變化,變身“學霸”,甚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也令家人感到意外。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後,人的性情和行為真的會改變嗎?這又是為什麼呢?

  國內醫學專家對心臟移植後,患者性格的變化,還有這樣一些觀點——

  北京武警總醫院心外科原主任王奇説,這是由手術本身的技術成熟程度和患者的認知決定的。因心臟移植術屬於醫學界難度高、風險大的手術。患者的心臟會出現停止狀態,在心臟復蘇的過程中,心臟內部會進入氣泡,從而産生器質性改變。身體上的器質病變,使得他們在認知方面出現了障礙,也導致性格出現輕微變化。王主任説,我國上世紀80年代出現類似的病例較多,進入21世紀後,隨著心外科心臟移植技術水準的提高,醫學界類似的例子反而少了。

  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教授張澍認為,病人性格發生變化和手術後使用的藥物也有關係。比如,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須使用抗免疫藥,而這些藥就有一些影響神經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就可能帶來病人性格的變化。另外心臟移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手術,需要經歷麻醉、開刀等很多道程式,這些程式也有可能對身體産生影響。像聲音改變,就有可能是做手術時需要保證呼吸,插管時對聲帶造成影響,導致聲音改變,等等。

  小翔和徐先生的改變是否與之相關?

  馬量主任表示,影視作品裏的劇情,更多的是藝術加工,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他也曾看到過,但該觀點目前仍未獲得主流醫學界的認可,在他看來,“換心人”的性格改變,更多的還是患者自身精神層面的改變。對大部分人而言,心臟移植是個大手術,就像經歷了生死考驗一樣。生活中,經歷過生死者,性情多少都會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從醫學的角度講,心臟移植患者術後,隨著心功能的好轉,其機體的各個機能都會有所改善,不再容易疲勞。

  小翔也認可馬主任的觀點,他説,移植前,他每堂課坐二三十分鐘就會難受,以至於他會聽不進老師講的內容,成績自然不好。術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消失了,每堂課他都能順利地聽完。體育課上,他也開始和同學們一起跑步,一起運動。

  馬主任還表示,心臟並不像大腦那樣具有一般意義上的記憶功能,人的性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夢境等資訊並不是記憶在心臟裏,而是記憶在大腦中。由於心臟中並沒有記憶相關的資訊,所以,供體無法通過心臟把資訊直接“遺傳”給受體。另外,分子生物學告訴我們,遺傳資訊存儲在DNA之中,心臟無法直接合成DNA,心臟並不具有一般意義上的遺傳功能,那麼,供體的資訊也無法通過心臟直接遺傳給受體。

  關於小翔姐姐認為小翔變聰明的看法,馬主任認為,主要還是與小翔學習成績的提高有關,但他成績的提高更多的還是與他機體功能的改善——比如上課注意力更集中、學習效率更高等這些因素有關。

初審編輯 任莉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