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黑臉哥”感動泉城 臟自己臉乾淨城市的面(圖)

2017-02-23 10:19: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建麗 字號:T|T
摘要】22日早上,一場降雪過後的普利街東頭南側,一名“黑臉”環衛工人在清除積雪和道路結冰,他的帽子、工作服上沾滿了從機器裏噴出的臟乎乎的泥水,而他清掃過的道路變得安全乾凈,這一場景正好被路過的攝影記者拍下。

  雪夜不眠公交人 一整晚為45輛車“提車+充電”

  22日淩晨大雪停歇,濟南公交四分公司四隊位於濟南公交樞紐的停車場卻燈火通明。四分公司四隊副隊長耿燕告訴記者,自預報下雪起,車隊就成立了應急小分隊,管理人員全部在崗值守。四隊最早的一班車是6點的K156路,還不到5點,第一班車駕駛員及修理人員就已開始檢查車輛傳動、底盤、電路等運作狀況。駕駛員楊玉璽介紹,公交樞紐共45輛新能源環保電車,在冬季尤其是雪天,車輛需要緩步慢行,此時電瓶的耗費量要高於以往,“場站共4個充電樁8個充電頭,一晚上必須要有駕駛員值守,他們需要來回提車,直到45輛車電力滿格才行”。

  22日一早,濟南公交三分公司七隊位於唐冶片區公交樞紐的停車場,地面乾乾淨淨。車隊長趙言濤介紹,自淩晨雪停開始,鏟雪、撒融雪劑、為車輛玻璃除霜等工作開始進行。在場站,記者發現,為車輛除霜的工具,竟然有工作人員的銀行卡。

  22日下午,記者從濟南公交總公司獲悉,春雪之後,全市250條公交線路上的5300多輛公交車全部出動,主要線路班次完成率達營運計劃的105%以上,12600余名公交員工堅守崗位,並成立60支青年突擊隊。

  深夜巡站供暖人 步行30公里,擰170余個閥門

  21日23:00,雪後的歷下區金達路上已少有路人。吳朋從祥泰新河灣換熱站出來,穿著雨雪凍濕的褐色工作服,頂著紅色頭盔行走在雪地裏,身體幾乎凍僵的他已連續在雪中工作了6個小時。1990年出生的吳朋是濟南熱力供熱五公司中心站站長,負責供熱片區內茗築美嘉、海信慧園及水晶東座等14個換熱站的運作。

  春雪到來,原本間隔2小時一次的巡站變為24小時無間斷檢查。“極端天氣下,巡查持續到深夜後,雪變成冰,路上還得回復用戶求助電話,騎電動車既不安全又不便捷,我就直接改步行了。”於是,21日17:00到23:00,吳朋步行來往于14個換熱站之間,行走近30公里排查數據,確保用戶溫暖。“茗築美嘉與祥泰新河灣兩個換熱站之間算是最遠的了,4公里路走著50分鐘就到了,路上還能賞賞雪。”

  吳朋雖然説得輕鬆,但供熱鍋爐提溫提壓後,每一個熱力井閥門都有異常可能,所以吳朋除確保換熱站運作正常外,還得檢查片區內熱力井閥安全。下井操作只能蹬踩于墻壁的一根鋼筋環上,金屬部件雪後上凍濕滑,21日20:15,吳朋在水晶東座下井時險些滑下。為保證片區內居民用熱正常,吳朋與同事共下井80余處,檢查閥門170余個。“雪天保供熱,我們都習以為常了,沒什麼,就是本來跟女朋友約好的電影,又爽約了,回去得費心哄哄。”

  降雪當晚,上千名如同吳朋一樣的供暖人守護著一城溫暖。

  連軸執勤好交警 下午3點半到崗,“賞”了5小時雪景

  “下午3點半就到路口崗了,看著初雪慢慢變大,算算賞了5個多小時雪景。”槐蔭交警段店中隊長薛騰飛告訴記者,雪後車輛速度較慢,他執勤的路口並未出現異常情況。另一邊,槐蔭交警大隊交通科副科長劉朝輝作為道路狀況調度人員,手機和對講機很少閒著,“開著車在路上巡邏,哪有積雪就抓緊通報相關中隊和機掃部門。”他説。

  據悉,早在21日上午,濟南交警便啟動預案,在二環東路怪坡、千佛山南路、燕山立交橋、旅遊路、臘山立交橋等全市易積雪、易結冰及事故多發路段設置臨時執勤站點86處,加強交通疏導,處置突發警情。當晚飄雪後,濟南交警又對受影響較嚴重的千佛山南路、二環東路怪坡路段實施交通管制,安排警力會同市政、環衛、機掃等部門除雪融冰。當天20時30分許,管制路段恢復正常通行。記者了解到,濟南交警21日晚共出動警力1000人次,救助受困市民23人,交通未出現嚴重擁堵。受全市交通流量下降、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人數增加影響,2月21日下午至2月22日早高峰,市區交通事故環比下降15%左右。

  徹夜“觀天”預報員 記不清一天接多少個“問雪”電話

  21日9時,市氣象臺天氣預報員孫長征開始這一天的“主班”工作,22日9時,他才能下班。“值班這天,接到了很多市民的電話,有人質問為什麼還不下雪。也有一位市民在電話裏就大喊,説因為預報了降雪,致使他無法按時乘坐飛機。”孫長征告訴記者,雖然根據數值預報作出了降雪預報,按照經驗判斷也不會出錯,但預報員們心裏也很著急,只能耐心地回復市民。“直到雪降下來,心裏才如釋重負。”21日23:30,記者撥通了氣象臺值班電話,孫長征將統計好的降水數據告訴記者,基本和預報吻合,他記不清這天接了多少個電話,多年來的咽炎讓他聲音聽上去有些沙啞。

  天氣預報員李瑞作為這一天的“副班”,配合“主班”孫長征密切關注降雪情況。一般來説,“副班”從9點工作到17點半,不過這一天李瑞卻在局裏待了一夜,雪一直下到23點,總覺得不盯完這場雪心裏不踏實。22日一早,正逢李瑞“主班”,一早他問監測站要來降雪數據,和21日23時數據稍微有些不同,市區降雪量增加了0.1毫米,共達5.3毫米。值完22日的“主班”,李瑞要到23日9時才能離開崗位。“確實有些緊張,我們要時刻盯著雷達圖、雲圖,時時查看實況降水量,結合數值預報産品和預報經驗做出判斷。”

  高架作業建築工 一人綁扎2噸鋼筋搭高架

  22日早上7點,氣溫降至-4℃。工人老王起床後,準時爬到二環西南延一期在建高架橋上。這段高架橋位於臘山河分洪道暗函上方,還差十多米才能與兩端已澆築好的箱梁主體對接。由於對接工作需要提前先綁紮好鋼筋,老王踩著露天樓梯臺階上的雪,爬到高架橋箱樑上,“鋼筋被凍成冰棍了。如果不帶手套,鋼筋會粘到手上。”

  老王從大衣口袋裏掏出一副半舊手套,虎口處有明顯磨損痕跡,掌心沾滿了鐵銹。戴上後,他將兩根4米多長、幾十斤重的鋼筋扛在肩膀上。在工友配合下,他站到懸臂式澆築設備上,一隻手拿著鈑金,將一根鋼筋半抬起來用綁絲固定住,轉過身來繼續固定另外一頭鋼筋。有些狹窄的地方,他只能摘下手套。“綁完一兩處手就凍麻了,只能先把手塞到裏層衣服裏暖和下再作業。”一天作業下來,他沒有多少休息時間,總共能綁扎2噸多鋼筋,“工期緊張,都是按天來算進度。”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