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生掉入求職陷阱 第一次面試就“被”貸上了款
馬上就要本科畢業的張楠,沒想到第一次面試就遭遇“被貸款”的陷阱。當面試結束,離開應聘公司後,她驚訝地發現,自己已在“宜學貸”App上完成了1.48萬元貸款的申請。
面試要填身份證號和父母資訊
6月1日,吉林市某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張楠,在“前程無憂”求職網站上投了幾份簡歷。其中一份簡歷她投給了長春中軟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應聘UI設計助理崗位(UI設計是指對軟體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記者注)。
在投簡歷時,張楠並不是很清楚UI設計助理具體要做什麼,但看到“助理”二字,心想大學畢業從助理幹起,能多學東西。她此前為了考研,錯過了求職的最佳時期。
6月2日上午,張楠就接到中軟卓越科技有限公司的電話,通知她下午到公司參加面試。張楠很高興,這是投了多份簡歷後,第一家通知讓她去面試的公司。
當天下午1點左右,張楠從吉林市趕到位於長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這家公司。進到公司,張楠看到已有10多個人在等待面試了。
這家公司工作人員讓張楠先進行簡單的資訊登記,填寫姓名、學校、學歷、專業和面試意向等。填表時,張楠看到眼前的這張登記表上有來自吉林大學和長春工業大學等學校的應聘者已經填完了個人資訊。
稍後,工作人員又給張楠一份兩頁的簡歷資訊表格,需要一併填寫。張楠回憶,這份簡歷資訊表格除要求填寫與應聘相關的資訊外,還讓填應聘者的身份證號碼、父母姓名、電話和家庭住址。
“我們平日製作求職簡歷時,幾乎沒人會公佈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和家人資訊。”張楠片刻猶豫後沒有填。
不過她在交表時,被工作人員告知,如果資訊不填寫完整,會影響面試結果。求職心切的張楠,最終補全了個人資訊。
隨後,張楠和其他應聘者被要求參加一輪筆試,考試的題目類似于公務員考試試題。筆試結束後,她被安排參加一對一面試。
在單獨的房間裏,一名看上去30歲左右的女面試官和張楠聊了3個多小時。
“現在回想起來,面試過程中有很多漏洞。”張楠説。
面試開始時,這位後來自稱姓李的面試官沒有介紹自己的職務,也沒有核實張楠的學歷資訊,而是講了很多關於公司的發展前景、相關人才如何短缺和公司如何培養新人的情況。這位面試官還評價張楠性格好,邏輯思維也不錯,很適合做相關行業。
面試快結束時,面試官告訴張楠,她被公司錄用了,正式入職前有3個月的實習培訓期。聽到要接受培訓,張楠警覺了一下,問是否收費。對方的答覆是:培訓費由公司來出。
對方還介紹,實習期內會有公司安排專門的老師培訓張楠,培訓老師認真負責,不用擔心學不會。面試官還提醒張楠,今天是最後一天面試,應聘的人多,錄用名額有限,希望她能珍惜機會。
第一次參加面試就被充分肯定,張楠感覺很好。她覺得,自己就讀的大學很普通,而一起來應聘的人有不少來自省內名校,面試官能看中她,不能錯過機會。
當時已是下午5點左右,面試官提出由她來幫張楠辦理入職手續,需要出示身份證原件和一張用於日後領工資的銀行卡。沉浸在喜悅中的張楠,沒多想就把身份證和銀行卡交給面試官,對方用手機拍了照片。
“對方説辦理入職要走一個程式,稍後我的手機會收到一條驗證碼。”張楠回想,對方當時應該是在辦理貸款,她卻渾然不知。更糊塗的是,張楠沒仔細看收到的短信內容,就直接告訴了對方驗證碼。
在這之後,姓李的面試官還讓張楠簽了一份實習培訓合同,稱簽合同是給她一個保障。張楠被面試官帶著看了一些條款,其中一條寫著培訓費,但具體費用處是空白的。在面試官的引導下,張楠親手寫上了“14800元”。當時她沒看清合同上是否説明費用由誰來付,在填寫金額時她再次問面試官,對方仍回答説培訓費由公司承擔。
結束面試後,想著畢業就可以自力更生了,張楠滿心歡喜。走出應聘公司,她就給同學打了電話,還把整個面試過程敘述了一遍。同學聽後覺得“不太對勁”,提醒她再查看一下有驗證碼的短信。
張楠趕緊翻看手機,短信顯示:“您的驗證碼為3203,本驗證碼用於您在‘宜學貸’的借款申請服務……”張楠這才醒悟過來是上當了。
她立即下載“宜學貸”App,用自己的手機號碼登錄後,發現界面上顯示:已簽約14800元,正在放款,請耐心等待。
“不屬於詐騙,不予立案”
看到這樣的資訊,張楠開始害怕,她查到長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某派出所的電話,打電話報案。但卻被告知,“不屬於詐騙,不予立案”。
同學打電話安慰焦慮的張楠,建議她“先不要自行返回應聘公司,可以先用手機聯繫那位面試官”。
張楠也覺得不要惹怒對方,就給她的面試官發了條微信,問對方:“不想去貴公司工作了,銀行卡有貸款怎麼解決?”
對方回復:“沒處理過這個情況,需要跟領導申請。”
張楠要到了面試官的電話號碼。但對方微信回復稱:“在開會,不能接電話。”張楠繼而提出要去公司找她,對方則遲遲沒有回復。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在“宜學貸”官網了解到,與“宜學貸”合作的公司多為各類培訓機構,想在“宜學貸”App申請貸款的人,必須是已經與其合作的培訓機構的受訓學員。
“宜學貸”App長春分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與其合作的培訓機構至少要工商部門註冊1年以上,辦公面積不少於400平方米。如果長春某家培訓公司想與“宜學貸”合作,需要與“宜學貸”北京總部簽署合作協議。已合作培訓公司的學員申請貸款時,要和所在公司簽定培訓合同,申請貸款學員則要在App上與“宜學貸”簽署電子借款協議。
這名工作人員還介紹,“宜學貸“放貸金額不少於4000元,還款時間為24個月或30個月。如果按照還款時間為24個月、貸款金額為14800元來算,前6個月還款利率在1.2%左右。6個月以後的利率則要根據對合作公司的綜合評估來決定,最低檔利率也在7%左右。每個月還款的本息直接從借貸人的銀行卡裏扣除。
前程無憂網站的長春中軟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頁面顯示,該公司“隸屬於中軟集團,是大型的綜合性軟體開發與資訊服務企業”,“于2014年10月份成立”。其他不少招聘網站也有這一資訊。
不過,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則顯示,長春中軟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8月2日,法定代表人為“唐振明”。該公司的註冊地址,就是張楠去面試的地址。
唐振明係中軟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位於長春的中軟國際卓越體驗中心是該公司的分支機構。據長春中軟國際卓越體驗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體驗中心的直接管理部門是長春中軟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中軟集團”網站列出的地方分支機構中,並無長春機構。中軟國際投資關係部門工作人員説,中軟國際有限公司目前與中軟集團沒有關係。
拒絕刪微網志 讓其他求職者引以為戒
事發後兩天,剛好是週末。張楠嘗試給“宜學貸”總部打電話,但對方告知應該找長春分公司,但後者的電話週末兩天一直未打通。張楠很煎熬,也沒敢告訴家人。
找不到解決方法的張楠,週日晚上在微網志上講述了求職遭遇。一想到此前一些大學生借貸被高額利息纏身的報道,她就不寒而慄。
6月5日上午9點半左右,她終於打通了“宜學貸”長春分中心的電話,提出要取消貸款。對方告知:“要向總部申請,在3個工作日後有消息。”
當天10點多,張楠就接到“宜學貸”北京總公司電話,告知她貸款已經取消。張楠看到自己的App賬戶頁面顯示“貸款已放棄”後,她才放心。
貸款被取消了,但讓張楠糾結的是,如何拿回面試時簽的實習培訓合同,“合同只有一份,在公司那裏”。擔心個人安全,張楠不敢再去長春的這家公司,希望面試官李女士能把合同寄給她。不過對方則堅持讓張楠到公司當場撕毀,或由她代替撕毀合同。
貸款被取消後,姓李的面試官聯繫張楠,要求她刪微網志,提醒她不要“誹謗”。這名李女士解釋説,在面試過程中,所有合同都是在雙方認可的情況下簽署的,貸款申請如果張楠不知道,她也不可能辦理,目前貸款已被取消,合同她也已經撕毀。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就張楠一事致電李女士,對方以事情已解決為由挂斷了電話。
在張楠看來,能及時發現貸款並取消,是不幸中的萬幸。她反思,自己因為考研失利錯過求職黃金期,眼看畢業了,急於找工作,使得對方有機可乘。但她不想事情解決了就刪除微網志,“希望自己的教訓能讓其他求職大學生引以為戒”。
在吉林泉商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資深律師張維平看來,張楠的遭遇顯然是其應聘公司面試官預先設計好的陷阱,抓住了畢業生求職心切的心情,是一種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訊的欺詐行為。
張維平提醒應聘者,在找工作時,不要輕易提供與應聘崗位無關的個人資訊,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他建議,工商部門和公安機關應該對長春中軟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介入調查,以避免同類事情再次發生。(應採訪對象要求,張楠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