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將發力
業內人士預計,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將是本屆兩會的熱點話題,這些領域的改革將成為“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祝寶良認為,未來五年經濟增長將從以下領域尋找新動力:一是國有企業改革,化解過剩産能,壟斷行業進一步向社會放開;二是通過完善産權制度為企業減負,激發企業的積極性;三是放開資源價格,讓市場在更多領域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四是關注國際貿易中的一些新變化、新規則並積極融入其中。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可能出現的新增長會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新一輪農村土地改革對應的是戶籍改革和新型城鎮化,這是 未來10-15年非常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其次是創新。從中長期來看,關鍵要發展中高端製造業和中高端服務業。再次是開放。這一輪開放重點不是對外開放,而 是對內開放。從全球的環境來看,隨著全球經濟的下滑,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對外開放對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速有多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中國自身的努 力,而是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激活經濟發展動能。這一輪創業創新活動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推動技術、人才和資金等高 端生産要素的聚集,催生一大批需求導向和大眾參與的創新型企業。百度、阿裏、騰訊、京東等已成為全球排名居前的網際網路公司。傳統企業“觸網”,深化線上線 下融合,眾籌、眾包、眾扶、眾創等雙創支撐平臺加快發展。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激發了大眾創業活力。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 技術推動下,我國服務業技術、管理、市場和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新興業態將不斷涌現。
多個産業成熱點
市場人士認為,兩會涉及的多項改革將為相關産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促使這些産業成為未來幾年的投資熱點。
對於供給側改革,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將為相關行業帶來新的投資佈局。供給側改革的首要看點在於去産能,從目前我國産能過 剩行業佈局來看,多集中于基礎工業,如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煤炭等,且普遍存在“散小亂弱”、産業集中度較低和産能利用率低的現實。實施供給側改革 將有利於改善産能過剩行業的基本面,優化行業格局,恰恰為相關週期性行業帶來大量並購重組機會。
民生類改革一直是“兩會”的焦點。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與“健康中國”相關的醫藥生物産業政策還將持續落地,行業由此將迎來歷史性發 展機遇。從行業整體發展空間來看,目前中國健康産業佔GDP的比重不到5%,與發達國家10%以上的佔比相比差距仍較大。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 “健康中國”帶來的健康産業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級別。
中投證券建議,沿著國家提出的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挖掘投資機會,首先是涉足養老核心産業的企業,其次是積極探索創新養老模式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