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七大信心

2016-02-28 10:28:16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呂英河 字號:T|T
摘要】“我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抱著堅定信心。”“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作為中國領航人,習近平不僅對中國經濟有著深刻的認知,而且對世界經濟也有獨到的見解。

  一、形勢好:四個沒有變

  形勢清則方向明。科學判斷中國經濟發展的形勢才能鼓起信心、堅定方向、勇往直前。判斷中國經濟形勢,既要有憂患意識,更要有戰略眼光。當前,悲觀情緒和唱衰論調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敵人,一些人以傳統的GDP論英雄,以舊理念看待經濟新常態,一見經濟增速放緩就對中國經濟悲觀失望;更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在趁機唱衰中國經濟。習近平用四個“沒有變”有力地還擊了唱衰中國論。2015年11月18日,習近平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指出:“總的看,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再次強調:“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

  “四個沒有變”深刻揭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和未來走勢,明確了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的基礎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立足點。

  首先,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經濟轉型正揚帆起航,基本面依然強勁,中國經濟仍具備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潛力和條件。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常態只是意味著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只是意味著速度要下一個臺階,而不是意味著中國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

  其次,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在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上,習近平指出:“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為明年和今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説:“我們區域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新型城鎮化孕育著巨大市場需求,而且創新驅動的作用日益增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7000多萬市場主體,所以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發展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所以我們有決心也有條件保持中高速增長。”

  再次,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2014年7月習近平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指出:“我國具備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利條件,我們牢牢把握著我國發展主動權。”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習近平指出:“我們將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今後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最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非常重要的變化。增速放慢但結構在不斷優化,是新常態的典型特徵。我們不再追求高增長,而是追求在經濟增長速度合理下的結構優化,經濟結構優化了,經濟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才能增強,經濟品質和效益才能提高,才能實現“穩中有進”。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結合正在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我們將大力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走綠色迴圈低碳發展之路,更加注重發展品質和效益。我們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下行壓力依舊很大,週期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相互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但無論如何,中國經濟在面對非常複雜形勢的同時,也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