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 教育 > 正文

濟南大學第一書記駐村幫扶 留下帶不走的情誼

稿源時間:2016-12-29 10:34:09  文章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摘要】“可要好好寫寫人家,這3位書記給我們辦了多少實事啊!修路、打丼、建大棚,説都説不完。”2015年2月,濟南大學選派彭亞寧、孫成政、李榮光,擔任莘縣朝城鎮省級貧困民族村北街村、北關村、西街村的第一書記。彭亞寧任第一書記工作組組長。2年來,他們用踏踏實實的工作,留下了帶不走的情誼。

  “可要好好寫寫人家,這3位書記給我們辦了多少實事啊!修路、打丼、建大棚,説都説不完。下次來了,我請你喝羊湯。聽説他們快走了,這份情誼走不了啊!”2016年12月25日,在莘縣朝城鎮街頭,開羊湯館的蔡文學説。

  2015年2月,濟南大學選派彭亞寧、孫成政、李榮光,擔任莘縣朝城鎮省級貧困民族村北街村、北關村、西街村的第一書記。彭亞寧任第一書記工作組組長。2年來,他們用踏踏實實的工作,留下了帶不走的情誼。

  91怎樣降到25?

  2015年,這3個村有貧困戶91戶,現在,僅剩預脫貧戶25戶。彭亞寧他們做了什麼?

  翻開貧困戶手冊,基本資訊、家庭照片、致貧原因、幫扶措施等等資訊一目了然。他們針對不同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幫扶計劃,量體裁衣。

  在北關村一座佔地10畝的大棚裏,致富帶頭人王展新正在收黃瓜。摘一根直溜溜的黃瓜咬一口,脆生生,清香撲鼻。

  “3座這樣的大棚,是用扶貧專項資金建起來的,扶貧專項資金折合成貧困戶的股份,5000元一股,每戶農民持2股,每年可分紅1200元。貧困戶還可以在這裡打工,每天工資80元。”彭亞寧介紹。如何變單純的財政資金“輸血”扶貧,向“造血”轉變,彭亞寧他們沒少動了腦筋。

  三個民族村地處鎮駐地,小企業比較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能就近務工,脫貧困難戶集中在無勞動力的老弱病殘家庭。第一書記來了以後,帶領有實力的村民成立家庭農場,先後將三個村裏430畝耕地流轉給家庭農場,通過建設高標準溫室蔬菜大棚等項目,引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施設施農業種植。“將扶貧資金通過貧困戶持股,入股家庭農場,分紅實現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和村集體收入逐年擴大。”北街村黨支部書記馬敬憲説。

  近兩年來,三個村新成立4個家庭農場,流轉土地430畝,投入省扶貧專項資金180萬,家庭農場自籌資金130萬,建成旱澇保收田1100畝,種植蔬菜大棚、拱棚5300平方米,共帶動貧困103戶,轉移勞動力50余人,每人平均工資2000元以上,貧困戶持股分紅800—1200元。

  “平時在廠子裏看大門,一個月下來能給家裏增加一千多元收入,村裏還給申請了低保,省裏來的第一書記還幫我把土地流轉了,還把扶貧資金入股家庭農場,今年年底我還可以持股分紅,加上老年金,一年下來,收入比去年翻了番,想想我心裏就恣……”在穆園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李青義高興地説。

  怎麼托底?

  在北街村,彭亞寧他們一走進左月玲家,左月玲家的狗迎上來,衝著彭亞寧歡快地搖尾巴。60歲的左月玲接過1300元的慰問金,不住地抹眼淚。她的患侏儒症的女兒,趴在螢幕上看電視。女兒沒有頭髮,也沒有牙。

  “我和老伴從牙縫裏省錢養她。我早晨4點就到冷庫出庫,幹三四個鐘頭,再剝雞胗,剝一斤雞胗5毛錢。我還有糖尿病、腰間盤突出,別提有多難了。是彭書記常來我這裡,幫了俺很多忙。”左月玲哽咽著説。

  “用這些錢,買2隻羊養吧,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彭亞寧安慰她。

  托底工作是抓好脫貧攻堅的 “關鍵點”。濟南大學第一書記工作組根據幫包民族村的工作實際,依靠村兩委開展摸底排查工作,做好老人、小孩、殘疾人、貧困戶、低保戶等托底工作。三位第一書記自費租車,組織三個村29名殘疾人赴縣城辦理殘疾證,積極協調落實省殘聯的殘疾人創業項目,幫助殘疾人爭取資金脫貧致富。同時積極向民政部門申請,協助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實現應保盡保,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大社會救助力度。最近,“莘縣光明行”白內障免費救治項目正在開展。

  “天一天比一天冷了。去年年底,對三個幫包村摸排確定的39個特困戶,學校領導,部分部門、學院負責人冒雪帶隊走訪困難家庭,給貧苦戶送去取暖用煤、過冬棉衣等物資;最近濟南大學校友企業向幫包村捐贈了烤電燈具18台,加上45戶殘疾人小額創業基金,我們已送到困難群眾的家中。” 彭亞寧説。

  男兒有淚不輕彈

  三位第一書記聊起家裏的事情,都表示愧對家人,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沒有時間照顧家人和孩子,很是內疚……也都眼裏含淚。但一投入工作,用北街村黨支部書記馬敬憲的話説:“他們2分鐘就進入狀態。”

  在馬敬憲看來,這三位第一書記幹得杠杠的,都成扶貧行家了。“東跑西奔,爭取了好多資金,花得很仔細,恐怕出差錯。學校領導來,他自己掏腰包請領導吃飯,不麻煩鎮村。為給村裏修文化館,開始爭取的20萬元資金黃了。彭書記不泄氣,又繼續爭取,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在民族村,吃喝穿戴、風俗習慣,都要適應,不容易。他們要走了,與這裡鄉親的友情是長存的。”

  彭亞寧他們説:“沒有學校的支援,我們是不可能取得這些成績的。學校黨委是我們做好扶貧工作的堅強後盾,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和保障。”三位第一書記自駐村以來,先後有8位校領導、26個二級單位,前往幫包村開展“走訪慰問困難戶”活動,學校領導更是前後9次趕赴幫包民族村調研指導工作。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