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實習的考古係研究生,為你現身講述“探墓秘籍”
地球物理學、古生物學、法醫學、考古學……每到畢業季,這些“高冷”專業的就業和實習去處便成為網路熱門話題。而一向自帶神秘光環的考古專業也讓不少關注者會好奇:學考古要學看羅盤嗎?發掘古墓有無遇見過盜墓小説裏出現的千年不腐的屍體呢……四川大學考古係研一的周麗目前正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成都考古院”)實習,聽到這些“業餘考古迷”的問題,她捂著嘴直樂,“和考古打交道,日子每天都有新鮮感和期待。因為,你不知道今天會挖到什麼寶貝!”參與項目:新津寶墩遺址
白天打探孔晚上寫日記
今年23歲的周麗已經算是“資深”實習生了。説起第一次隨著考古隊的師兄們出野外下工地的情形,周麗回味一番後形容那滋味“五味俱全”。當時,周麗和其他同學一起以實習生的身份隨考古人員參加新津寶墩遺址的野外考古工作,第一次從理論課本走到真正的實戰中,周麗和大夥兒一樣,既新奇又激動,扛著洛陽鏟,一副要去組隊挖寶的氣勢。在周麗一行人的設想中,“考古工地的探方已經挖好了,我們到了就直接下探方,開始挖掘文物。”而事實是,帶路的師兄丟下一句“就是這兒了”之後,眾人都茫然了,周麗四下一張望,眼前明明是一片稻田莊稼啊,探方在哪呢?“師兄告訴我們,實習第一天的任務就是在這片莊稼地裏,用探鏟打探孔,然後確定探方大致位置。”
所謂打探孔,就是利用探鏟來探測土層,鏟子朝地下用力一戳,最深能到達地下兩三米深,提出探鏟後就會帶出泥土,“通過土層的資訊,可以了解地底有無文化堆積層,經驗豐富的考古人員憑藉土層所顯示的‘資訊’基本就能確定文物點。”周麗將讀取土層資訊形容為“讓泥土講話”。這項工作可説是體力值和經驗值的雙重考驗。“我們拿著探鏟在田地裏到處打探孔,吹著冬天透骨的風,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從興奮喜悅到迷茫。不僅如此,一天下來,整個人都累成‘狗’。”但是,這第一天的實習還遠遠沒有結束,按照考古老師的要求,在完成了野外工作後,還要于當天寫一份探方日記。和第一次野外考古一樣,探方日記也是實習生們以前在課本裏從未接觸過的。“同學們就從晚上8點坐在一起商量日記怎麼寫,各自發揮。有的抒情、有的記流水賬,一直忙到晚上12點,才終於磕磕絆絆各自寫完報告。第二天拿給老師們一看,自然是各種不專業的笑話。”對於這些首次出野外的“新兵”,整整3個月的實習期全部在當地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