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荒原青春無悔

2016-03-23 09:02:17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李敏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人物介紹:王希國,男,33歲,中共黨員,現任集輸輸氣分廠東營採氣隊隊長。工作的9年裏,王希國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一名採氣隊長,安全生産天然氣5000萬方。他獨創了一套氣井數字化安全管理法,2015年被管理局評選為勝利油田十大“妙法實招”。

  中國網山東勝利油田3月23日訊 王希國是油田集輸總廠東營採氣隊的隊長。工作的9年裏,他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一名採氣隊長,安全生産天然氣5000萬方。他獨創了一套氣井數字化安全管理法,2015年被管理局評選為勝利油田十大“妙法實招”。

紮根荒原青春無悔

  作為一名技術員,就要像一塊磚一樣哪需要哪搬!

  2006年,王希國一畢業就分配到了東營壓氣站擔任工藝技術員。面對壓氣站先進的工藝和設備,他就像一塊海綿一樣,汲取著新鮮知識,並設計研發了以flash為連結平臺的數字化檔案查詢系統。可正當他甩開膀子準備大幹一場時,一紙調令卻把他從技術密集型的壓氣站打到了荒郊野外的採氣隊。心裏有説不出的憋屈,採氣隊不僅工作條件苦,而且自己專業不對口,一連好幾天他都悶在宿舍裏不出門。

  即使再不情願,王希國還是硬著頭皮去採氣隊報道了。58歲的老師傅陳維俊時任新興站班長,當時新興站正在進行新産能建設,老班長就像賬房的先生般,每天跑到井口監督施工,管線鋪到哪,他就記到哪,施工進程到哪,他就畫到哪。老班長的認真為技術員提供了詳實的一手資料,即使不熟悉新興站的人也能根據他的筆記找到井位。這件事情深深的觸動了王希國,“一位老師傅能如此用心的對待工作,我為什麼不能?專業不對口,我可以學,知識永遠為學習的人打開窗口”。

  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和陌生的專業知識,王希國虛心向老師傅請教,把氣層氣生産、管道集輸等實際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記在小本上,一有時間就認真分析研究。下班回到宿舍,就一遍遍地翻看專業書籍,根據書上理論和師傅的指教對照井口設備一一驗證,再標注到小本子上。一年下來,他記錄了8個本子,上萬條氣井數據。為了掌握所有地下管線的走向,他從井站出發拿著探管儀一條條的查,只要地下有管線即使再難也要走過去。在探管儀信號模糊的並排管線處,王希國還要挖出管線一條條矯正數據。就這樣歷時近4個月,他跑遍了黃河南北的每個集氣站,記錄了地下綿延的269公里管線,整理出了近3萬字的分析報告,詳細記錄了氣井的井位、跨溝、偷盜氣點等,形成了一套適用於生産、獨具採氣特色的“氣井巡檢監控”制度。新制度通過實踐,職工巡井巡線效率提高近33%,勞動強度下降約36%。2008年,王希國帶領技術攻關小組歷時六個月,對全隊8座集配氣站進行數據驗證、圖像收集、數據整理,建立一個全新的、以flash為連結井站數字化檔案查詢系統,有了這個系統不僅便於生産數據查閱、修改,也便於氣井、集輸管線的分析研究,被廣泛應用於生産中。

  作為一名技術幹部,就要像一頭老黃牛一樣埋頭苦幹!

  記得剛到採氣隊時,老隊長問了王希國這樣一句話:“你知道採氣隊苦嗎?你能受的了這個苦嗎?”王希國回答的斬釘截鐵,可當自己真的踏進採氣隊,才知道什麼叫“苦”。東營採氣隊工作區域偏遠,自然環境惡劣,井站分佈在荒涼的黃河灘塗。新來的幾屆大學生都想各種辦法調走了,大家也並不看好他,認為遲早有一天也會走了。可是,從那天開始他就在心底默默使勁,不幹出個樣,絕不離開採氣隊。

  選擇採氣隊就相當於選擇寂寞,整天與荒郊野外的氣井和深埋地下的管線打交道。陳53井是東營採氣隊一口重要的生産氣井,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工農關係,這口井一直遲遲未安裝防盜箱,這嚴重威脅了氣井的井控安全。趁著一天雪後,村民不便出門的時機,王希國帶領搶險隊員突擊安裝防盜箱。由於下了幾天的大雪,土壤地面濕滑泥濘,工程車根本無法前行。他一聲令下:“扛過去!”焊機300斤、乙炔瓶200斤,防盜箱六片鐵皮每片300斤。看到這樣的場景,大家都有點犯難。“我是隊長,我先上”,這樣的信念充盈了他整個大腦。王希國扛起柴油機搶先走了起來,沉重的採油機壓得扁擔吱呦吱呦直響,腳下也因為重量深深陷到了泥坑裏。這些重傢夥即使工程車都要轟足馬力加大油門,他們就靠人拉肩扛,手拉不動了就背頂,繩子拉不動就拿撬杠,摔倒了爬起來,就這樣艱難的爬過1公里的泥濘,又在瑟瑟寒風中組裝了近6個多小時,圓滿完成任務。

  如果説工作的苦可以忍受,可對老婆孩子王希國卻充滿了愧疚。自從當上隊長,他沒有陪伴她娘倆過一個春節。有時候供氣任務緊張,可能連續7天都在崗上,每次回家兒子都纏著爸爸不放,直到睡著了還拽著他的衣角,因為他説怕一放手爸爸又走了。可説實話,王希國放不下兒子,可他更放不下那些氣井,“既然氣井交到了我的手裏,我就要對它們負責!”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就要像一座山一樣勇於擔當!

  東營採氣隊擔負著東營市三縣兩區民用氣以及工業用氣,開井的調度令一下,那就是軍令狀!零下十幾度的氣溫,職工沒黑沒白,只有一個使命——那就是氣井不能躺、管線不能漏。

  如果説單井管線是氣井的毛細血管,那麼外輸管線就是大動脈。大動脈的安危,直接影響到下游用氣安全和管網的壓力。

  一次,陳氣11站外輸管線穿孔,碗口大的水泡“咕嚕咕嚕”的冒出水面。王希國一聽神經就繃了起來,因為這就意味著整個利津縣將全縣停氣。險情就是命令,王希國緊急協調井站放空,二話沒説扎進了一米多深的水裏。經過摸排,水下管線被挖掘機劃出了一道50多公分的口子、防腐層完全破裂。他們連滾帶爬在泥漿裏築起了一道土壩攔截蘆葦蕩內的水,利用抽水機將水排出,再圍成操作坑搶修管線。經過連夜搶修恢復了外輸管線,沒有耽誤利津縣人民用氣。當緩緩的氣流聲順著管線流淌時,王希國內心無比的榮耀,肩上的責任也更加重了。

  保供氣,絕非是搶險這麼簡單,而是要讓氣井少生病、多供氣。為了管好他們,王希國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琢磨出了氣井要素管理法,將氣井按照産氣量、出水、出砂狀況分成ABC類。在冬季氣井生産中,按照他繪製的供氣波谷圖,列出氣井開井梯隊,合理調配開井週期,保證了供氣任務的保質保量完成。在他的帶領下,東營採氣隊連續5年,超額完成供氣計劃,氣井産出率達80%。

  這些年,油田越來越重視精細化管理,王希國也把它當做重點工作來抓。在日常生産中,他發現崗位職工巡井品質高不高沒人評價?如何提高巡井品質?這個問題困擾了王希國許久,一次他發現了一款價格便宜、便於攜帶的微相機,當時靈機一動“為什麼不把它應用到生産中呢?”這也是東營採氣隊數字化氣井安全管理法的雛形。現在,巡井職工只有攜帶微相機、巡更棒才能完成一次巡檢任務。微相機在井口拍攝高壓管線、防盜箱、水套爐等6個關鍵點,所有照片匯整合圖片庫保證了巡檢品質。巡更棒觸碰井口巡更點記錄巡檢軌跡,每個月末統計巡更點數依次排序,獎優懲劣,激發了工作熱情。他不僅解決了困擾了多年的生産難題,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法——數字化氣井安全管理法。2015年,這個管理法被管理局評選為“妙法實招”。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王希國只是集輸眾多基層幹部的一個縮影,更多的集輸人長年累月紮根荒原、舍家撇業不畏艱難,吃苦耐勞是集輸的共同品質,攻堅克難是集輸的一致精神。無論崗位怎樣變化,王希國們都會一如既往的像一塊磚一樣哪需要那裏搬,為集輸的明天貢獻青春和力量。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