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有軌電車”管用能用前景光明 誰先吃螃蟹考驗城市決策者魄力
中國網山東3月19日訊 大數據、交通信號“綠波”控制、車聯網技術、有軌電車復興……近年來,中國智慧交通的相關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發展那麼快,為何城市交通卻越來越擁堵了?
“答案其實很簡單:在解決交通問題上,很多城市沒有選擇好真正管用、適用的好技術。”最近,在一次業內研討會上,有不願具名的專家這樣説。而濟南王全良創新小組研發的“超級有軌電車”,則被認為是當前很多城市能用、管用、適用的交通問題解決方案,被業內人士廣泛看好。
很多城市拘泥于使用“成熟技術”而貽誤時機
公開報道顯示,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和城市規模擴大,交通擁堵這一“城市病”正快速由中國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何技術發展越來越多樣和高級,城市道路卻越來越擁堵?這背後的根本原因何在呢?
在近期召開的河南省委城市工作會議上,河南省委書記直言,“城市病”病根在規劃。有報道指出,“城市病”也是“規劃病”,許多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在於“以前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缺乏前瞻性,已明顯跟不上城市發展速度”。有些工程的實施往往缺乏長遠規劃指導,在城市交通等基礎建設中存在大量的重復建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造成了巨大浪費。
對此,王全良認為,現在很多城市使用的都是所謂的“成熟技術”和設施,比如地鐵、輕軌、高架等等。這看似合理,但卻缺乏針對城市特點和發展狀況的適用解決方案,往往造成特大城市照抄西方思路,大城市照抄特大城市思路的現象。一方面,技術被僵化地使用,作用難以發揮;另一方面,只用所謂成熟技術,領先一步的前瞻性技術卻被束之高閣,延誤時機,且容易一誤再誤——交通資源是有限了,用了一種技術,想換另一種,就難上加難。
王全良説,目前我們不缺先進的技術,而是缺乏科學的、前瞻的、可持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如果沒有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再牛的技術也會遭遇“天花板”,失去用武之地。
比如超級有軌電車技術,建設成本低,運作速度快,堪稱“地面地鐵”。對於那些不適合修地鐵但又急需解決擁堵問題的城市可做為主幹網運作,是二三線城市主幹交通的上佳的解決方案。
但是,想讓超級有軌電車快速安全、百分之百地發揮作用,還需將其納入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網路及形態中,通盤考慮、重新規劃,從而打造高效、立體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而這非常考驗決策者的治理勇氣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