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在玩不玩遊戲 孩子如何健康成長是關鍵
專家説法:
小傑買手機玩遊戲的事情,再次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了網路遊戲、孩子教育上。在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高速發展的今天,手機網路遊戲成為許多人娛樂放鬆的方式,但對於自製力較差的孩子,豐富多彩的手遊世界,很容易讓他們沉迷。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呢?為此,記者採訪了臨沂星光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青少年心理專家翟召博。
◆孩子“行為問題”折射“家庭問題”
“一個剛剛10歲的孩子,從家裏偷拿3000多元錢,買來4部二手手機,只用於玩遊戲。玩遊戲本不是什麼難題,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孩子費這麼大的週折來過癮呢?”翟召博告訴記者,“為此所費心思之大,一般人越不好理解。孩子在這個年齡貪玩,十分正常,若是平常都能得到正常的滿足,是否他就不用如此折騰?”
“表面上看,是孩子迷戀手機遊戲,可能實質上是孩子需求不滿足的折射。”翟召博告訴記者,“有一句話這樣説,每一個迷戀手機的孩子,都是孤單的孩子。孩子在現實中得不到足夠來自家庭的溫暖,很容易在物質或遊戲中尋求寄託。”
“孩子的問題,可能是家庭的影子。”翟召博表示,家長應透過這個孩子的所謂“行為問題”,去思考背後的家庭問題。
從人格理論來分析,一般情況下,沉迷于網路遊戲的孩子,通常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足夠關注、讚揚和自信。“簡單地説,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不夠精彩,所以要通過遊戲去尋找虛擬世界的快樂。”翟召博説,“因為遊戲中是允許失敗的。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孩子可以找到‘幫派’、‘同伴’的支援,從而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疏”勝於“堵” 如何引導是關鍵
翟召博認為,網際網路與其他一切科學技術一樣,是把雙刃劍,它究竟是給孩子們帶來幸福還是帶來弊端,關鍵取決於人們如何應用它。此時,家長如何認識和引導極為關鍵。
“我建議,家長也要學著掌握一些網路交流的工具,進入孩子們的網路世界,直接了解虛擬世界裏的孩子。這樣才能縮短家長與孩子的代溝,增強相互間的了解。”翟召博説。
家長提高了網路知識水準,就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導孩子上網,加強對孩子上網的監督。同時,只有家長形成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識,才可能培養、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辨別能力,使之取其高雅、棄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於網路。
另外,對於網路遊戲,家長們也要有一個客觀的看待,大可不必談其色變。“事實上,一些好的網路遊戲,還是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涵,它是資訊的情趣化表徵與傳遞。”翟召博表示,“只要把握適當的‘度’,讓孩子玩一些遊戲也未嘗不可。”
現實生活中,家長也許多多關注孩子的變化,不要單一地只從學習上對孩子進行評價,發現孩子的特長或優點要給予表揚,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獲得自信和價值感。
家長也需要注重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支援孩子與同學之間建立多種互動,適當開展有利於青少年的身體、智力、心理全面發展的以娛樂、創新性為主題的課餘活動,使孩子能從多種渠道獲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