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志願填報回歸本位
“用最先進的博弈論演算法為考生計算出最合適的志願選擇方案,在錄取概率的計算上遠超行業水準。”某機構的廣告語不經意地點出了志願填報業務的要點:用最少的分上最好的學校。
“報考諮詢在國外也有,一般學校都會有一個兼職的升學顧問,他們更多的是給予你一個生涯指導:想做什麼,適合讀什麼等。”陳志文認為,高考報考諮詢最大的問題是功利性。“現在諮詢更在意的是利用演算法、經驗、規則讓500分的人上一個502分的學校與專業,500分上了495分錄取的就覺得吃虧了,這是很糟糕的。把填志願當成生意,精於算計,市場於是應運而生,這是我非常反感的。”
志願填報“一時熱”的背後,是考生職涯規劃的“長期冷”。可以説,在奮力衝過終點線後,考生們為猝然而至的選擇閃了腰。
“長期看,高考改革方案側重培養學生長期規劃和自我選擇的能力,短期內則要依靠中學、大學的協同努力。”徐寧漢建議,有長期需求的中學或教育部門設置、固定專門的研究崗位,為本校或本地區的考生提供規劃、報考的諮詢服務;另一方面,大學平時也應更多走進中學,提早讓學生了解大學、了解專業。
陳志文表示,清楚想幹什麼、喜歡什麼是填報志願的出發點,行業與專業的邏輯關係與行業實況則是選擇的準繩。“如果這兩個都搞清楚了,可選擇的學校與專業也就非常有限了。而且,在這些背景前提下,你怎麼報都沒有錯,至少沒有原則性的大錯。”
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