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小麥科技節水技術興起 測墑補灌用水減3成

2016-10-27 08:26: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亞楠 責任編輯:李園 字號:T|T
摘要】三秋時節,各地冬小麥播種基本完畢。山東是重要小麥生産區。山東冬小麥播種面積5000多萬畝,其中4000多萬畝依賴灌溉,這其中,黃灌區和井灌區大約各半。

  與其他技術協同當提高

  目前,我國小麥主産區——黃淮海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已十分突出:黃淮海麥區灌溉面積佔全國42%,農業灌溉用水已經佔到該區域生産生活用水總量的70%左右。

  70多歲的于振文院士告訴記者:“過去生産上習慣大水漫灌,不考慮墑情。研究節水高産技術,首先要搞清楚小麥生長的哪些關鍵時期需要澆水、最佳灌溉量是多少?”

  課題組研究提出定量灌溉,即在小麥播種、拔節、開花期這3個灌溉的關鍵期,每畝定量灌溉40立方米就可以保證高産。在生産實踐中他們又發現,由於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土壤墑情不同,作物生長的需水量也不同。比如拔節期前幾天下了雨,如果仍定量每畝40立方米灌溉,同樣也會造成浪費。

  為此,課題組確定小麥關鍵生育時期的最佳土壤相對含水量應為70%到75%,以此為依據考慮補充灌水的量。研究還明確了測定土壤含水量的最適宜的土層深度為0至40釐米——這個深度,根系密集,根據這個深度測定的數據進行測墑補灌效果最好。

  另外,由於測墑補灌的灌溉量明顯少於傳統灌溉,水分下滲時,淋溶到土壤深層的氮素明顯減少,可以減少氮素對地下水的污染。

  于振文這位70多歲的小麥專家説,這一技術比他以往的研究都更有意義。

  不過,對於這項新技術,在簡化測量、與其他栽培技術協同上,課題組還在努力,希望提高這一技術的適用性、易用性。此外,課題組在研究測墑補灌與水肥一體化、微噴灌溉等技術的結合。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