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從遠在巴黎附近的蒙達爾紀市傳來了中國赴法勤工儉學紀念館(暫定名)即將裝修完成的圖片,我看後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一年多前到法國考察訪問的難忘場景瞬間涌上心頭。
2014年11月,應法國中央大區主席博諾先生的邀請,我率領湖南省政府代表團赴法開展交流合作,並分別與法國中央大區、圖爾學區簽署了相關合作備忘錄。中央大區位於法國中部,由盧瓦亥省等六省組成,1991年與湖南結為友好省區。11月4日早晨,代表團到達巴黎以後,稍事休整即前往法國著名企業施耐德集團總部參觀洽談。
該集團是改革開放後最先到中國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之一,與我省中聯重科、遠大空調等都有合作。在總部會議室剛剛落座,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竟然是鄧小平同志當年在法勤工儉學時的“員工登記表”。對方説,這是施耐德集團與中國友好合作最引以為傲的“名片”。因為當年鄧小平在法勤工儉學時,曾在該廠當過一段時間的工人。
這段經歷在鄧小平女兒鄧榕寫的《鄧小平文革歲月》中也可得到佐證。書中記載,當年鄧小平下放江西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時,工廠不知道該怎樣安排活兒。沒想到鄧小平看到鉗工臺上的銼刀等工具時,便拿起銼刀幹了起來,完全不像新手。工人們一看都非常吃驚。他們並不知道,四十多年前,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就幹過,因此對這門手藝並不陌生。
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期的鄧小平
近百年前的“員工登記表”還能找到,施耐德集團真可謂管理之精、用心之至。但是,一上午的考察訪問,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不是施耐德集團,而是重溫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赴法勤工儉學的歷史。
1912年11月,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元老李石曾先生倡議幫助中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學,得到各方認同。僅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全國先後有18個省1600多名中國留學生赴法勤工儉學。這些學生中,不僅有趙世炎、蔡和森、向警予、陳延年、陳喬年、劉伯堅、王若飛等革命先烈,還有周恩來、鄧小平、陳毅、李富春、聶榮臻、蔡暢、何長工等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是在法國負笈求學的,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人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中國革命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中國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而這些赴法勤工儉學的革命先驅們,當年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不遠萬里來到法國。毫無疑問這段歷史對他們革命理想的最終形成産生了重大影響。
下午,我們會見了法國電影專業委員會副主席弗蘭克先生,交流探討如何在廣電影視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讓我很吃驚的是,他們與我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把蔡和森與向警予當年留學法國的愛情故事拍成電影。一個老外怎麼會對湖南籍的蔡和森、向警予這麼了解?原來早在幾年前,湖南瀟湘電影製片廠就創作了關於蔡和森、向警予的電影劇本,並試圖與法國電影專業委員會合作。法國電影專業委員會認為這是一個好題材,非常希望能將這一段反映中法人民友誼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兩國人民面前。
這次會談,讓我對蔡和森、向警予等湘籍革命家在法勤工儉學的往事産生了濃厚興趣。在法勤工儉學的革命先輩中,湘籍人數較多,其中著名的有蔡和森、蔡暢、李立三、向警予、李維漢、李富春、何長工等人。1918年,由毛澤東、蔡和森等湘籍學生創立的湖南新民學會,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籌集資金,資助中國留學生赴法勤工儉學。1920年7月,以蔡和森、向警予等湖南新民學會會員為主的留法學生在蒙達爾紀召開了著名的“蒙達尼會議”,提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政黨的主張,並建議命名為中國共産黨,同時還積極翻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傳回國內,為早期中國共産黨的建立與成長奠定了理論基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踏上巴黎的第一天,這裡的美麗景象並沒有引起我們的興趣,反而是當年中國老一輩革命家萬里求索的革命精神,特別是湘籍革命家身上那種“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情懷,在我們心中引起了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