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進入四季度以來,兩市有378家公司選擇購買理財産品“貼補家用”,共計購買理財産品1147個,累計投入資金超過1147億元。
據其資金來源顯示,既有“自有資金”,也包括一部分的“募集資金”。顯然,上市公司熱衷理財,對公司業績有一定影響。例如,在一家企業2015年年報中的公司非經常性損益表顯示,“理財産品收益”所對應的金額約為785萬元,而當年度,公司虧損約5533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額約為7149萬元。
收益多為3%左右
對於大多數理財産品而言,對應的收益只是跑贏了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數據顯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時,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有10%,但大多數選擇的是保本型理財産品,收益率為3%左右。
另外,還有一些公司選擇的理財産品“看上去很美”,但實際收益情況卻存在重要的不確定性:分為保底收益和浮動收益兩部分。其中,保底收益的年化利率為1.35%。浮動收益根據所掛鉤的黃金價格表現來確定,黃金價格水準為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發佈的下午定盤價。若到期觀察日黃金價格未能突破“期初價格-400美元”至“期初價格+400美元”(含邊界)的波動區間,則浮動收益的年化利率為1.48%;若到期觀察日黃金價格突破上述波動區間,則浮動收益的年化利率為0%。
即使收益情況並不比銀行的定期存款高多少,但上市公司的購買熱情依舊不減。以公告關鍵字查詢可知,僅12月份,即有103份關於理財的公告發佈。
“公司在保證流動性和資金安全且不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正常開展的前提下,運用部分閒置自有資金投資于低風險的短期理財産品等投資産品,有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提升經營績效,符合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多數公司對於自己購買理財的行為如是解釋。
募集資金被“靈活使用”
在購買理財産品的上市公司中,使用自有資金和募集資金是重要的理財産品資金來源。其中,由於募集資金的特殊性,也曾有業內人士擔憂被挪它用的資金,會讓上市公司越來越“務虛”。
查詢公告可知,這些利用募集資金理財的企業,對保證募投項目的實施上,都有一些保證和解釋,“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項目的建設有一定的週期性,根據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進度和資金安排,公司部分募集資金在一定時間內將處於暫時閒置狀態。為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合理利用閒置募集資金,在保證原募集資金項目投資計劃正常實施的情況下,為公司和股東謀取較好的投資回報。”
“公司本次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投資保本型銀行理財産品是在不影響募投項目建設和募集資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進行的,不影響公司日常資金正常運轉需要,不影響公司主營業務的正常開展。對暫時閒置的募集資金適時、適度地進行現金管理,能獲得一定投資收益,不會損害公司股東利益。”這些公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