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17日),一份《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抽查情況的通報》在網上流傳。記者多方獲悉,相關機構的確收到了這份文件。文件顯示,央行抽查了57家銀行和支付機構。有5家機構被央行勒令一年內有序停止相關地區銀行卡收單業務。
“違規為其他機構開放交易介面、資金結算不合規、外包商合作管理不規範”等問題依舊頻現,央行近期再度出手整治銀行卡收單市場。
昨日(3月17日),一份《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抽查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在網上流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家相關機構人士處獲悉,其所在機構的確收到了這份文件。
一位收到文件的機構人士坦言,“這是一個專項檢查,而且是年前進行的。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把有問題的商戶清理了。”
上述《通報》顯示,央行抽查了57家銀行和支付機構,涉及中行、中信、浦發、樂富支付和深圳瑞銀信等,抽查重點包括特約商戶實名制落實、資金結算、交易處理、外包商合作管理等。此外,記者注意到,這次處罰比較嚴厲的是,央行要求深圳瑞銀信、現代金控、上海德頤等5家機構停止相關地區銀行卡收單業務。
早在2014年,包括隨行付、富友、盛付通、捷付睿通在內的8家機構就曾被勒令全國範圍內停止接入新商戶。
5家支付機構接“罰單”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已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獲准從事銀行卡收單業務的支付機構共62家,其中全國收單牌照43家,地區性收單牌照19家。
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加劇,收單業務違規現象也愈演愈烈。3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述多位相關機構人士處證實,為規範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管理,2015年12月~2016年1月,央行部署開展了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抽查工作,並於日前發佈了上述《通報》。
“這個抽查是在年前,我們這邊的確也收到了文件。”上述收到文件的機構人士表示,目前我們已經把有問題的商戶清理了。
另一位業內人士也坦言,“這個文件我是知道的,昨天在和公司有關部門溝通的時候了解到的。據了解,是以郵件形式下發下來的,我們這次出事的是二級分公司。”
記者還注意到,此次抽查對象不僅涉及支付機構,還包括24家銀行機構。其中,中國銀行湖北省分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呼和浩特分行等則還存在違規為其他機構開放交易介面問題。
上述《通報》指出,部分收單機構存在未按規定設置刷卡手續費、未按規定設置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等違規行為。抽查還發現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方面存在一些嚴重違規問題,突出表現在部分收單機構未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違規開放交易介面與通道、資金二次清算、由外包商生成管理受理終端主密鑰、收單外包業務層層轉包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要求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加強外包管理,規範介面和資金結算,對違規行為全面整改之外,央行還勒令深圳瑞銀信、現代金控、上海德頤等5家支付機構自《通報》發佈之日起一年內有序停止相關地區銀行卡收單業務。
“其實,2015年我們自身就已經自查了。”一個涉事機構人士表示。
監管層頻發文規範收單市場
近年來,監管部門頻頻發文規範或整頓銀行卡收單市場秩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去年央行出臺史上最嚴厲的收單管理文件——《關於加強銀行卡收單業務外包管理的通知》;此後不久,央行營業管理部又下發了一份加急文件,重申收單業務外包的管理要求,並對涉事企業進行整改。
去年12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還表示,已向會員單位發佈了《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自律規範》,推動銀行卡收單機構和外包服務機構合作規範化,以期達到整頓市場秩序、逐步消除市場亂象的目的。
今年2月6日,央行亦發佈《關於銀行卡收單業務的風險提示》公告,對部分地區發生的多起銀行卡特約商戶因與無銀行卡收單業務資質的機構合作,導致刷卡消費結算資金未到賬的事件做出了風險提示。
央行支付清算司副司長樊爽文曾指出,銀行卡收單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特約商戶資質審核和管理不嚴、套用商戶類別和變造交易渠道等違規現象嚴重、外包服務管理薄弱等一系列突出問題。
樊爽文還表示,加強銀行卡收單業務監管的重點在於提高相關監管制度的法律級次,提升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增加市場機構的違規成本,並通過建立配套獎懲機制形成正向激勵,引導收單機構依法合規開展業務,強化對特約商戶和外包服務機構的業務與風險管理,使收單機構不敢觸碰監管制度的紅線。此外,還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作用,形成多層次監督管理機制等。
央行太原中心支行張小紅日前亦發文指出,綜合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創新監管模式,建成一個適應收單市場發展的,完整統一、技術先進、高效穩定的銀行卡收單業務監管系統平臺,促進資訊技術與監管的深度融合,強化收單業務監管,健全收單業務監管執法體系,實現收單業務監督工作實時、動態和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