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蔡華偉
本期統籌:宋 飛
當你上網購物時,與你一起在購物網站上“逛”的,不僅僅是數以億計的消費者,還有專門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管理團隊,每天在網上巡邏舉報侵權假冒商品。此外,還有“神秘買家”從天貓、京東商城、1號店、噹噹網、亞馬遜等電商平臺買樣品,之後由權利人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商品真偽和品質進行鑒定和檢測。
線上商品有數十億量級,單靠人工打假猶如大海撈針。有了大數據,打假就好似有了“火眼金睛”。
精細篩查,先篩掉一些售假商家
假貨從網店流入消費者手中,大數據能否防住售假網店入駐電商平臺?
“依靠智慧識別和龐大的商品樣本數據庫對交易對象進行精細篩查,能夠在初期就篩掉一些售假商家。”阿里巴巴資深安全專家王彥説,淘寶針對賣家的實名審核已完全從賬戶認證過渡到了實人認證。目前有18道審核程式,還在逐步開發人臉和聲紋特徵數據庫。
初步篩查商家之後,依然有店舖還在售賣假貨。此時,在大數據日常打假中發揮作用的,是一套“語法語義分析引擎”。買到了假貨,許多買家會在商品評論區留言、投訴。這些數據都會匯總在資訊排查平臺裏,成為分析的對象。據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鄭俊芳介紹,該系統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取代人工排查,已經完全實現全網數據監控和檢索。
針對電子商務領域的大眾消費品、安全類産品和網上投訴舉報的焦點産品,2014年10月質檢總局牽頭搭建了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管服務平臺,探索開展網上産品品質風險監測研究和試點。平臺數據採集主要來自網際網路上的電子商務産品品質輿情數據、國內各電商平臺産生的品質數據、質監監管部門積累的內部數據以及消費者提供的有關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的投訴舉報數據等。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採集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等國內主流電商平臺上的店舖資訊298萬條,産品資訊4400萬條。
預設特徵,系統會自動把假貨抓出來
進入購物網站搜索一款補充維生素的營養品,其産品參數一目了然。這對我們而言不過就是一串數字,但電商平臺已經接入了國家監管部門對應的各類專業數據庫,一旦發現藥品與藥品監管的基礎數據資訊有出入,系統會自動把它抓出來。
2015年12月,國家認監委開通“雲橋”認證認可資訊公共服務共用平臺,向社會開放産品及企業認證資訊、檢驗檢測資訊等服務。通過比對後,無3C認證的商品將被清理。該機制試運作近一個月,阿里巴巴已處理下架生活電器、手機等商品近3萬件。
“有商品圖片上印著‘奢華手包’‘瑞士名錶’等,其標價卻遠遠低於市場價。這些商家把正品官網的圖進行了修改,但我們已經可以通過實時掃描圖片中的局部商標,識別商品的品牌,判斷該商品是不是假貨。”鄭俊芳介紹,阿里巴巴從2013年開始,逐步建立了圖片侵權假貨識別系統。發現疑似假貨圖片,可在30分鐘內檢索出淘寶上所有與此相似的圖片,進而下架所有引用該類圖片的商品。幾年來,阿里巴巴收集了類似的圖片100萬張左右,每週發現疑似假貨的數量在10萬—20萬件之間。
2015年1月,質檢總局在杭州組建成立了全國電子商務産品品質資訊共用聯盟,阿里巴巴、京東、中國標準化協會、清華大學、中檢集團等92家成員單位先後加入。通過資訊共用聯盟,質監部門可以向電商企業持續發送産品品質資訊數據。
留下記錄,就可以剝離出涉假資訊
發退貨、登陸IP、商品文字、圖片描述、交易、消費者評價、維權、權利人投訴,甚至是社交媒體數據等多個維度和特徵的數據,通過大數據處理平臺和機器學習演算法研究,均可以從中剝離出涉假資訊。當一切都能被記錄和對比分析時,售假者的行為就會被追蹤,無處可藏。
“我們的數據團隊正在優化各種假貨模型,模型能夠對數百萬賣家進行實時評分,識別出具有售假風險的高危用戶和售假團夥。”王彥説。
目前,一些電商正在建立賣家的售假信用體系數據庫。當賣家歷史記錄達到危險值後,就會推送給客服作為處罰的判斷依據。“商品被判斷為‘疑似假貨’之後,我們會通知商家下架刪除該商品。”王彥説:商家可以自己舉證來證明是真貨。如果舉證有效,那麼店舖會被重啟。
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監管服務平臺分析後的數據,可進一步為政府部門、電商平臺和消費者提供資訊服務。一方面將不合格資訊發送到各電商平臺,由電商平臺自清門戶;另一方面按照不同地區發送至各屬地質監部門,進行後續風險處置工作。
線下查假,多部門形成聯動機制
發現假貨線索之後,公安、質檢、國知局等部門開展的線下打擊就會啟動。
2015年初,路易威登權利人接到舉報,稱在廣州有從事生産及出口該公司皮革産品的團夥。該線索提供給阿里巴巴專案團隊後,經大數據排查出4個團夥。9月14日,廣州市公安局最終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搗毀生産、銷售、倉儲、物流窩點6處。在公安部等部門的支援下,阿里巴巴2015年共輸出打假線索上千條,警方據此破案數百起,抓獲犯罪嫌疑人近千人,涉案價值近百億元。
目前,公安部已啟用了阿裏經濟案件協作平臺,建立起高效快速的案件資訊報送通道。2015年5月份,浙江省“雙打辦”率先與阿里巴巴合作發起了代號為“2015—雲劍行動”的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截至6月底,已立案139起,搗毀售假團夥73個,搗毀倉儲窩點17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37人,查獲現貨價值3.01億余元。
大數據的作用不止于發現假貨。“阿里巴巴正在聯合權利人、消費者,創新建立了一整套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機制,從機制設計上推動智慧財産權保護的社會共治。”鄭俊芳介紹,截至2015年底,已有包括蘋果、卡西歐等542個品牌加入這一機制。目前,阿裏平臺上的“智慧財産權投訴系統”已有超過9.7萬權利人註冊使用。
阿里巴巴商學院教授王淑翠表示,由於商標樣本並不完整,可疑的商品數據資訊也需要持續更新,再加上售假者會不斷更新售假手段,真正要實現“天下無假”,還應該回到打擊制假團夥的源頭。假貨治理是一場需要全社會共治的艱苦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