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大河社區:聚焦社區看服務 鏡頭裏面皆風景

稿源時間:2016-05-04 14:57:21  文章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張志祥 夏玉忠 責任編輯:劉先秀liuxianxiu
【摘要】【濱州新聞】走進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大河社區,春意融融,樹綠花紅,景安人樂,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該社區以為民服務為宗旨,以居民滿意為目標,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創新社區服務模式,積極打造“五分鐘社區文化圈”、四點半學校、紅十字服務站等服務載體,全面提升了為民服務水準,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中國網山東濱州5月4日訊 (記者 張志祥 通訊員 夏玉忠)時下,走進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大河社區,春意融融,樹綠花紅,景安人樂,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該社區以為民服務為宗旨,以居民滿意為目標,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創新社區服務模式,積極打造“五分鐘社區文化圈”、四點半學校、紅十字服務站等服務載體,全面提升了為民服務水準,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讓我們走進社區,截取一組鏡頭,感受社區的別樣風景——

  鏡頭一:“五分鐘社區文化圈”——居民同樂和諧景

  “大家聚到一塊跳跳舞、打打牌,心情好了,感覺也年輕了。”社區居民張書花説。

  大河社區不斷加大文化設施投入,設立圖書室、棋牌室、書畫室、舞蹈室等文體活動場所,每天定時對外免費開放,為居民打造了“5分鐘文化圈”。同時,安排專6名文藝骨幹負責組織指導開展各社區類文體活動,社區先後建立鑼鼓、秧歌、舞蹈、戲曲等文體隊伍6支,參加人員200余人。同時,投資154萬元建設文化休閒長廊與1800平方米的健身廣場各一處,建設法治文化宣傳長廊和計生文化宣傳長廊各一處,並打造了普法宣傳一條街和婚育新風一條街。每當華燈初上,勞作了一天的居民,紛紛走出家門,有的到健身廣場跳廣場舞,有的到休閒長廊唱戲,有的到球場打籃球,描繪了一幅居民同樂的和諧景象。

  鏡頭二:四點半學校——童樂家安助學景

  “放學後,家長可以安心打工經商,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無人照看,孩子在這裡能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説起四點半學校,社區居民姚德興高興地説。

  由於多數孩子的家長或在外打工、或者經商,晚上回家較晚,無時間照顧孩子,這一問題困擾了很多家長。為解決放學後孩子們的看護和管理問題,大河社區成立“四點半學校”,委託濱州眾智義工組織進行專門的看護和管理。每天下午4點半點左右,眾智義工的兩名社工便到社區四點半教室,照看並指導孩子們寫作業,等待家長回來後把孩子接回家。除了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 ,四點半學校還開設了“king back”青少年英語學習班、DIY手工製作班、戶外活動課程等,提高了孩子動手動腦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四點半學校從去年10月份創辦以來,已經半年有餘,參加過輔導的孩子多達40余人,描繪出一幅童樂家安的助學景。

  鏡頭三:紅十字便民中心——生活便利滿意景

  “前幾天,家裏水管出了毛病,找專業維修隊來不及了,自己家又沒有專用管鉗,到服務中心借來管鉗,很快修好了,挺方便的。”居民尚艷青説。

  大河社區投資15萬元,建立了100余平方米的紅十字便民中心。首先,搭建起“健康小屋”,裏面配置了血糖儀、血壓計、電子秤等工具,居民隨時可以來這裡免費使用,能夠時刻關注自身健康。其次,調撥價值10余萬元的便民器具,包括縫紉機、下水疏通機、家用梯、急救箱等30余類,並配置了平板手推車、便攜手拉車、除雪工具、剪枝剪子等社區公共服務用品60余種。小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煩事,只要到服務中心登個記,就能領取所需要的工具,截至目前,共借用工具200余件次,真正方便了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描繪出一幅居民生活便利的滿意景。

  鏡頭四:技能培訓基地——就業增收幸福景

  “通過參加家政培訓,我找到了一份月嫂工作,每月都能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生活上有了保障。”大河姚居委會的姚心蘭説。

  合村並居後,為使居民快速融入城市,針對“4050”人員相對較多的實際,大河社區與濱州技術學院聯合,建立大河新城培訓基地,統一配置創業就業、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課程。同時,成立公益職介中心,中心建立40余家企業、60多個公益性崗位的用工資訊和428人的4050人員資訊兩本台賬,使居民的年齡、求職意向、聯繫方式等資訊一目了然,也能根據求職者的要求和專長,幫助其找到崗位。目前,已經幫助200余人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繪就一幅就業增收的幸福景。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 中國網山東濱州熱線電話:【0543-3392777】 投稿郵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國網山東濱州微網志:http://weibo.com/ChinaBZ 中國網山東濱州網友群 :156647200

0
熱點推薦 體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