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更科學?
剛剛重回全國一張卷的遼寧省似乎嘗到了“甜頭”,老師們普遍評價,全國卷比地方卷更科學,更體現教育改革方向。
首先,表現在側重對知識的積累,而不是臨考突擊。瀋陽市第五中學語文教師段春野説,全國卷要求知識面更廣,了解知識更多,資訊量更大。比如判斷題:“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後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後才起。”這種知識是一般課堂上不太會講到的,要靠學生多積累。“這會讓我們老師今後在教學中有了新的導向。”段春野説。
其次,表現在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而不是死記硬背。瀋陽市第五中學數學教師姚宏偉説,解答題靈活性漸強,對知識的遷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要平時數學思維很好,很靈活,就很有利。要是對一些學得比較死,愛背題型的學生,就不利,這也是以後高考發展的一個方向。
第三,表現在無偏題怪題,沒有給學生增負。以往遼寧卷數學有10分壓軸題,要水準很高的學生才做得出來,一般學生只能靠“蒙”,以此來拉開層次。而全國卷沒有這個情況,難度適中,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考的都是高中數學的主幹知識。
是否為新一輪高考改革鋪墊?
採訪中,不少專家認為,現在恢復“全國一張卷”正當時,它並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適應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
遼寧大學副教授姜海峰説,推行全國統一命題是大勢所趨。這不是十多年前的模式,貌似回到起點,但這個起點和當初最開始的全國命題並不在一個高度。當年是各地方不具備自己命題能力,勢必要全國一起命題,由於後來各地教育差距大,題目難以兼顧,才出現自主命題。但自主命題走到今天,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姜海峰認為,現在要推行素質教育和素質性的考核,通過考試的方式來考核學生某些方面的素質,和原來有非常大的區別。各地教育逐年發展,各地差距逐漸減小,沒有特別薄弱地區,已經具備了統一命題的條件和能力。
國家督學、廣東省教育廳副巡視員陳健説,全國一張卷必然需要全國統一的教材,然後實行全國統一的教育品質評價標準,這是與國家的系統改革完全一致的。如果還用自己的卷子和自己的教材,那就不便於適應國家改革需要。
還有專家表示,“全國一張卷”有利於更好地落實高校自主招生和異地高考政策。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等專家認為,高考這樣的大規模考試應遵循簡單易行、科學高效的原則,而且全國統一命題也是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前提和基本措施。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考生在參加統一命題考試後可用高考成績去申請大學,大學獨立進行錄取。用統一高考保障基本公平,由學生和學校間的雙向選擇建立教育競爭機制,以此來校正各地的教育不公平。
不少專家認為,“全國一張卷”將為後續很多改革奠定基礎,比如異地高考問題,以及打破分省錄取,打破錄取批次,實現一檔多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