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 糾正“重市場、輕保障”模式
1998年,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這是我國的第一次住房改革,實現了城鎮職工從福利分房到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重大轉變,房地産市場基本形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達9.5萬億元,是1998年的26倍多。其中,住房開發投資6.43萬億元,佔房地産開發投資的67.7%。新建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為12億平方米和7.6萬億元,分別是1998年的10倍和30倍。
房地産市場也成為城鎮住房供應的主渠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城鎮新建商品住房竣工面積7.9億平方米,是1998年的5.6倍,佔城鎮新建住房竣工面積的比重,從1998年的29.7%提高到近年的70%以上。
在房地産市場形成的背景下,我國居民住房條件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98年至2003年,我國城鎮新增人口3.15億人,城鎮每人平均住房面積也大幅提高。數據顯示,全國城鎮每人平均住房面積從1998年的18.7平方米提高至2012年的32.9平方米。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全國城鎮戶均住房套數達1.02套,戶均住房間數(不包括客廳、廚房、衛生間)達到2.65間。擁有住房的城鎮居民家庭中,擁有成套住房的戶數已佔到71%。
但值得注意的是,經過長期“重市場、輕保障”的發展後,我國住房資源擁有不均勻。近年來,隨著我國住房建設規模的擴大,住房需求總體得到滿足,但住房資源佔有不均衡的結構性矛盾愈加凸顯。
數據顯示,2010年城鎮非農戶籍家庭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比例為13.7%。以北京為例,2005年至2010年,北京市20%的高收入家庭佔有新增住房套數的53.2%。相形之下,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條件卻日漸惡化。
此後雖經多次調控,房地産市場、房價卻急速走高,低收入居民購房愈加艱難,熱點城市房價快速上漲,部分熱點城市漲幅大幅超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據統計數據測算,2004年至2013年,北京、杭州、深圳等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均價分別上漲276%、278%、267%,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增長158%、170%、72%。從房價收入比來看,按三口之家購買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計算,2004年至2013年,北京、杭州、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分別從9.1、8.0、7.4,擴大至13.3、11.2、15.7。
有業內人士表示,“二次房改”的最終目標是解決更多人的居住問題,不出意外的話,“二次房改”的重點將會放在對商品住房消費、住房保障之間的關係的界定和調整上,以適應當前住房消費市場、住房保障領域工作的新變化,既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權利,又能使市場規律在住房市場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