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頻道1月13日訊 (記者 馮莎莎 通訊員 薛梅 張素華)近日,記者獲悉, 2014年,山東省環保廳共查處破壞或干擾自動監控設施、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15起,對相關企業實施了行政處罰,並將其中13起符合條件的移交公安部門處理,15名責任人被處5至15日行政拘留。
數據品質是環保監測的第一生命線,數據弄虛作假是最嚴重的環境犯罪。省環保廳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持“零容忍”態度,根據數據監控、對比分析,環境品質與周邊排污單位關聯,信訪舉報等途徑,確定重點檢查名單,採取獨立調查的方式,在半夜或淩晨時段進行突擊檢查,快、準、細、狠,猛力出擊,各個擊破。
對15家企業破壞或干擾自動監測設施、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省環保廳實施了頂額罰款、通報、扣減環保補助、限批等行政處罰。同時為了加大懲戒力度,提升震懾效果,建立了環保、公安聯動查處機制,將符合移交條件的13起案件移交公安部門處理,對涉案的15名責任人處以5至15日的行政拘留處罰。對待企業環保數據造假,我省實現了從罰款到罰人,從處罰企業整體到追究具體責任人,提前一年與新《環保法》接軌,開創了全國此類案件處罰的先河。
據悉,自動線上監測數據造假手段分為兩大類,可謂“軟硬兼施”。“軟手段”是通過修改設備工作參數等軟體手段造假,如修改自動監測設備工作參數,利用造假軟體模擬數據;“硬手段”是通過破壞採樣系統等硬體手段造假,如在設備採樣管上私接稀釋裝置。在被查處的15起案件中,有11起採用軟體造假手段,原因是軟體造假實施迅速,造假痕跡容易消除,“技術含量”較高,非專業人員很難發現,調查取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