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提速是關鍵
2011年,交通運輸部發佈《關於開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公交都市建設正式啟動。2012年,濟南等15個城市成為首批公交都市創建示範城市。自2013年起,濟南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城市公共交通場站建設,合理界定公共交通價格補貼補償範圍,財政每年對公交給予不少於1.5億元的政策補貼,公共交通服務水準大幅提升,乘客滿意率達到了78.8%。
即便這樣,2013年濟南居民出行調查數據顯示,全方式公交出行比率為18%,比2011年下降了4個百分點,公交與小汽車的競爭力仍存在較大差距。
濟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劉彤分析,通過研究發現,乘車時間是最敏感的因素,可見公交提速在提升公交分擔率中至關重要。在步行時間方面,建議合理增加站臺、開闢線路,提高公交站點的覆蓋率。同時,採取區域差別化的停車收費措施,控制小汽車的使用量。
治堵要有前瞻性措施
目前,“智慧交通”已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大範圍推廣,通過變“被動控制”為“主動誘導”,較大提升了交通系統的運作率。濟南也已將“智慧交通”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當中。目前,濟南公交在全國率先大範圍使用3G視頻監控系統,初步實現運作管理可視化、網路化、智慧化,全市公交線路已完成GPS安裝,市民可利用手機軟體實時獲取公交運作情況。
但許多專家認為,發展“智慧交通”只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一種方法,並非治本之策。有專家表示,在治堵思路上,城市也要懂得打好“遠光燈”的管理辯證法,“視野更遠,才能看得更遠。從根本上説,治堵防堵,就要科學調控和規劃,使城市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山東交通學院蔡志理教授認為,要實現交通與規劃的和諧,更好地將城市發展規劃與城市交通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還要實現交通與建設的和諧,一些工程項目開工前,要對其將會帶來哪些交通影響進行預判、評估。
紐約大學焦國安教授也認為,“現在,一些城市的交通治理措施都是在補以前的欠賬,缺少前瞻性的預防措施。我們需要知道今天的經濟社會變化會對未來産生哪些影響,才能避免後遺症。”
值班編輯:馮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