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均是網民對於該事件的幾種觀點,對於部分網民認為交警“暴力執法”這一現象,當天在現場執法的民警——東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五中隊中隊長馮明志表示,“砸車”之舉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馮明志表示,當時他對車主進行了10分鐘左右的勸説,但當事人非但不下車配合,反而總想著逃離現場,並先後撞擊警車兩次。此時,他預見到一種新的危險。
馮明志説,“他還多次試圖前後倒車,移動方向,想逃跑,周圍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非常危險,我怕傷及無辜,我就果斷的讓警車逼停他。最後把駕駛員玻璃砸開,才把他從車上拉下來。”
經過檢查,視頻中的駕駛員體內酒精含量高達69mg/100ml,屬於酒後駕車。隨後,涉事司機交代,當時,跟幾個朋友在飯店聚會,喝了不到一瓶啤酒,以為腦子還清醒,就存著僥倖心理,想開車回去。“頭一次經歷這個事兒,很害怕,我就想掉頭,當時被交警同志攔下了,攔下以後,我還是很害怕,然後倒車,想躲避交警同志檢查。現在造成的影響,我感到很不安,很後悔。”司機説道。
長期以來,民警、交警在辦案過程中尤其是事發現場,都處於“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一方面要控制住違法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另一方面更要顧及到現場圍觀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不受侵害。不容置疑的是,此番事件中,東營交警“控制犯罪分子的同時保障圍觀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不受侵犯”的這一初衷是對的。
在這種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來制止侵害公共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一個醉酒驅車、一心想要逃避交警檢查的司機,會做出什麼瘋狂的舉動。周圍幾十名的圍觀群眾今晚能否平安回家,就在此刻被醉酒司機的一腳油門兒決定了。因此我們必須有這樣的一個基本的認知: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來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是應該的,也是法律賦予警察的權利,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是一句空話。我們必須對這種嚴重的違法現象“零容忍”。
然而如今的網路時代,已經從“有圖有真相”衍變為“有圖也未必有真相”。“一葉障目”的網民很可能因為一張圖片就做出判斷,這種判斷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更多的是一種偏激。那麼如何還原事情原態,儘量減少網民的偏激反映,我想,這是值得東營交警深思考慮的,也是值得所有網路媒體深思熟慮的。
面對不配合檢查的司機,難道只有“板磚砸車”這一種辦法嗎?交警是否應該配備專業的破窗工具而非地上隨手拾起的一塊帶土的磚頭?是否還可以採取更加科學更加文明的方法來制止車輛行進或後退?
“例如給車胎放氣。”網友“@ 畫個天”説道。
假設當時交警見司機不配合併有伺機逃竄的跡象時,對其輪胎放氣,車輛無法移動,自然就對圍觀的群眾不會造成傷害。如若司機仍舊不開車門,交警再動用專業的破窗工具進行破窗。這總比飛磚頭,踢車這樣的方法來的有效,來的文明,來的合民心。畢竟“磚頭砸窗”總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港片兒裏的黑社會小地痞流氓。而無論如何,執法為民的交警給予民眾的形象,是不應該和“流氓地痞”聯繫在一起的。
其次,我們更應強調的,是網路媒體的職業操守。在傳播一個熱點事件時,網媒具有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更應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則。
收視率致死,點擊量如若不能本著負責的原則,同樣會致死。在這則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很多媒體都通過淡化醉酒司機的違法行為、強化甚至是渲染交警破窗執法的一面來吸引讀者眼球。《網曝東營交警拿板磚砸車執法》、《東營交警破窗制止酒駕 被指暴力執法》等等在賺足點擊量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讓讀者混淆視聽。更要命的是,這種行為擴大了,甚至是誇大了事實的原本面目,使得民眾在心理上對於執法部門甚至是政府形成偏激看法。長此以往,必然會對社會的穩定性造成威脅。
一個社會的良好有序,需要執法部門在工作中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僅靠執法人員是遠遠不夠的。每一個社會分子都應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中邁出自己的一步。譬如不信謠、不傳謠,還網路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這也是我們普通公民對於維穩能做且該做的貢獻。(見習記者 劉霄)
初審編輯 闞金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