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自動駕駛産業加速立法與商業化推廣進程,北京、上海等21座城市啟動車路雲一體化規模化建設部署,越來越多車企積極佈局AI大模型,汽車加速迎來全面智慧化變革。
7月27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4(第二十四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在上海舉辦,在AI大模型賦能汽車業對話論壇,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寧與先導蘇州數字産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佳利、極越汽車COO羅崗、思特沃克中國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施韻濤等一道,圍繞汽車産業轉型趨勢帶來精彩對話與分享。在對話過程中,孫寧聚焦車路雲一體化與AI大模型融合發展,為汽車智慧化搶佔政策紅利與技術風口分享實踐經驗,獲得産業廣泛關注熱議。
AI大模型優勢顯著,規模化應用仍任重道遠
孫寧表示,大模型車端服務主要體現在智慧座艙與自動駕駛兩個領域。側重於娛樂和交互功能的智慧座艙與大模型技術有著天然契合度,能夠有效發揮大模型的語言處理能力。
然而,對於自動駕駛發展而言,大模型目前是一把“雙刃劍”。大模型的涌現現象,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與自動駕駛對安全的需求具有一定差距。雖然越來越多車企基於傳統智駕結構,打造“感知規劃端到端”模式,希望最終增強車輛應對複雜交通場景能力,但這背後依然由傳統智駕結構作為安全冗余來兜底,實現大模型全面上車需要整個行業持之以恒的探索創新。
構建安全冗余,車路雲一體化與FSD將殊途同歸
“特斯拉的FSD不是單車智慧,而是一個車雲協同系統——車輛與雲端之間進行演算法迭代和升級,並反饋給車輛,形成車雲一體化路線。”孫寧認為,“隨著智慧網聯技術發展,原本作為輔助功能的各種資訊,通過車輛聯網可轉變為自動駕駛的核心功能。車路雲一體化的“中國方案”,和特斯拉的車雲路線將殊途同歸。”
北京車網通過北京市實踐證明,車路雲一體化不僅能夠提升單車感知範圍與能力,為自動駕駛進一步提供安全冗余,並且能夠實現平臺化管理和統一化運營,極大提升車輛通行安全與通行效率,降低企業研發與政府管理成本。無論車企與科技公司車輛智慧化能力如何,産業最終要通過路側實現標準化管理、通過雲端實現低成本運營,車路雲一體化是産業規模化落地的必由之路。
發揮新基建優勢,車路雲助力大模型迎接落地挑戰
在不斷驗證大模型發展潛能的同時,行業也同樣關注到大模型上車的瓶頸與挑戰。孫寧提到,一是“百模大戰”下,行業優勝劣汰態勢持續加劇;二是讓數據更好服務大模型訓練,如何保證數據海量性與完備性;三是算力需求與成本正在呈指數級增長,需要政府、企業的大量投資。
以上這些阻礙因素可以通過車路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來彌補。北京車網利用地方平臺公司優勢,正在成為車端AI大模型的數據供應商與服務提供方。在支撐北京市打造全息感知標準路口與雲控基礎平臺過程中,利用車路雲一體化系統將底座打通,積累了大量監管、交通、城市管理相關數據,實現眾源數據匯聚,海量資訊打通,以及時空連續對齊。在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的保障和支援下,通過合規提供海量真實道路數據和豐富場景庫,與廣大車企和大模型公司合作分享數據,促進自動駕駛企業和量産車企大模型訓練和演算法迭代。
與此同時,北京車網也正在通過“大模型+真值路口”持續提高路側感知數據服務指標精度,並將構建基於大模型的AI技術中臺,開放共用豐富的自動駕駛模型,支援自動駕駛開展線上雲倣真測試。此外,公司也將在北京市相關政府部門指導下,參與建設統一交通大數據底座,開發交通垂域大模型,實現交通系統的全面智慧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