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重視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面臨的“融資難”的問題。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存在供給不足現象,只有少數金融機構提供服務,農民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亟待解決。
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戶一般小而分散,缺少抵質押物和擔保條件,農戶零散經營,規模比較小,銀行提供貸款的成本比較高。農戶從正規融資渠道較少。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難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
由於農業特有的行業特徵,農戶生産經營很容易受到異常天氣災害、農産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這些風險極易轉換成信用風險與道德風險,威脅金融機構的健康運營,從而影響金融機構對農服務的積極性。這些因素導致了金融機構很難高效地對農戶、中小農業企業、合作社提供融資服務。
當前農村地區貸款利率水準高於城市地區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從機構端來看,一些服務農村的小微貸款公司利率相對較高的原因主要是其綜合成本較高:小貸公司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機構本身融資渠道有限,融資成本較高,約為7-8%,高於服務城市的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一些到府服務的業務模式,業務流程中需投入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從而導致整體的運營成本較高。公司往往沒有特別高的利差,處於微利或小利的狀態。傳統金融機構的下沉滲透農村服務仍有改善空間,但下沉可能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會造成實際貸款利率的上升。
要解決這些問題,則要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去進行創新,創新的方向是融合,通過融合來破解資訊不對稱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這裡的融合既包括産品融合,如保險+期貨、保險+擔保+信貸、政銀擔等模式,也包括與産業的融合。其中尤以與産業融合效果最突出。
要不斷強化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完善農村信用資訊匯集共用長效機制,對信用較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融資貸款優惠優先政策。同時,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結合地區資源稟賦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提高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額度,降低農業信貸融資風險,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
要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廣度和深度。實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完善農業保險再保險體系,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産經營風險轉移渠道。探索研發滿足農民需求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新險種,進一步增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産經營的支撐保障作用。
要加快農村數字金融推廣應用。多種形式開展數字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新興技術,優化業務流程,突出精細化管理,推動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品質和效率。(咸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