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擇收購越南領先的數字化保險科技平臺Global Care | “AI”賦能,中移成研院構建鄉村振興數字化服務新模式 | 618最終戰報:創維壁紙電視依舊強勢,百吋電視拿下品類第一 | 9.9元爆款安裝擊穿行業底價 萬師傅一口價服務引發搶購狂潮 | ESG投資駛入快車道,CFA認證彌補人才缺口 | 鼎捷榮膺“2024大國匠心品牌”,品牌影響力獲認可 | 開啟原生創新引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鯤鵬昇騰科教創新卓越中心正式成立 | 特步兒童X上海體育大學 培養健康專家 賦能終端打造健康成長新生態 | 安道·新書首發——《從土地到目的地》 | 華為全屋智慧首次亮相“設計上海”, 以“七大標準”塑造高端未來家 |
 
當前位置: 新聞>滾動>

“AI”賦能,中移成研院構建鄉村振興數字化服務新模式

發佈時間:2024-06-21 09:11:50  |  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近年來,人工智慧(AI)與5G、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融合創新發展,為數字鄉村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指明瞭前進方向。以AI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無論是在鄉村産業振興,還是在鄉村治理、鄉村生態建設等領域,都為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推進注入了新活力,為農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帶來了巨大動能。

中國移動(成都)産業研究院(以下簡稱“成研院”)扛牢央企責任,主動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基於自身“AI”技術能力優勢,聚焦數字農田管護、智慧農機裝備、鄉村綜治數字化、鄉村生態建設等領域,推出持續迭代的數字化産品和標準化方案,探索構建鄉村振興數字化服務新模式,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推動著農業農村建設朝著更智慧、更專業、更精細化方向發展。

“AI+農田”,創新農業管護新模式

風吹麥浪,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麥香。望著一望無際金黃的麥田,種植戶老劉笑著説:“這高標準農田是真中啊!投入比原來少了,産量卻上來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河南週口,成研院聯合中國移動河南公司,依託AI+5G+物聯網融合創新技術,讓農田變得智慧起來。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資訊數據資源,成研院搭建了“1個中心、4個平臺、12個應用場景系統”,建成覆蓋週口全縣的“數字農田”運管生産指揮中心,打造了高標準農田數字化運營管理“週口模式”。根據測算,週口高標準農田目前可以節水50%以上,節肥20%,灌溉成本從80元/畝降低至15元/畝,小麥産量預計畝均增産220斤。

河南週口高標準農田的水肥設備開展自動施肥 

手機、電腦成了掌上“新農具”,一個智慧平臺成為蔬菜大棚的“指揮室”。在甘肅武威,種植農戶和管理人員通過手機就可以管理全部大棚,實現了作物種植的“智慧化”,種地盡顯“科技范兒”。不少種植戶打趣,自己也跟上數字經濟發展快車,成為一名“新農人”了。

河南週口高標準農田管理平臺

成研院聯合中國移動甘肅公司,將當地10余座傳統大棚改造成“智慧大棚”,通過建設“新農人”服務平臺,提供設備遠端監控、種植環境實時監控、災害預警、病蟲害識別、農技知識等智慧農業應用服務,實現數字資訊技術與農業生産深度融合,既增加了農作物産量,又降低人力成本,農民生産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AI+植保”,精準防治病蟲害

“以前我田裏發生病蟲害,都不知道怎麼根治,現在方便了,用手機掃一掃,就知道莊稼生了什麼病,應該怎麼治,這可幫了我大忙了!”種植戶李大爺在使用新農人小程式後説道。

“新農人”産品經理正在為産業園管理人員講解産品功能 

農業生産中,病蟲害是影響農産品産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當農業作物發生病蟲害時,不少農戶很難科學精準地判斷病因,只能根據經驗噴灑農藥,不僅難根除病蟲,還會造成農藥殘留,影響農産品産量和品質。

在甘肅、河南、四川、重慶等地,成研院基於電腦視覺識別技術,打造病蟲害識別AI能力,並融入自研産品—“新農人”,當農戶發現疑似病蟲害時,只需打開新農人小程式,對準作物拍攝照片,幾秒內系統就會給出識別結果和防治建議,助力農業生産精細運營、安全穩定、提質增效。

“AI+農機”,省時力,助高産

“00後”女農機手,駕駛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金色麥浪中馳騁,一路向北,追逐豐收……在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AI+智慧農機將會逐漸取代傳統農機進行農業生産,各式各樣的智慧農機會成為農戶的“新武器”,有效提高農業生産管理現代化水準和農業資源利用,為農業生産注智賦能。

在上海,成研院聯合同濟大學、光明集團長江農場共建5G農機實驗基地,開展《5G+智慧農機關鍵技術》課題研究,通過研究5G+農機智慧作業監管、5G+智慧農機無人駕駛及多機協同、雲平臺與農機智慧終端安全認證等關鍵技術,構建5G+智慧農機管理系統,並進一步探索形成低成本産品方案,為智慧農機的數字化、智慧化、無人化作業管理應用推廣提供原型産品和技術支撐。

5G+智慧農機管理平臺

“我們的多機協同路徑與規划算法將農機平均作業完成時間減少了超13%。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農機管理平臺建設,智聯終端、無人駕駛終端的設計和樣機也製作完成,相信用不了多久,AI+智慧農機自動耕地、播種、收麥的場景就會比比皆是。”成研院智慧農機産品架構師杜建偉説道。

“AI+照護”,惠民生,暖民心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問題廣受關注。其中,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尤其凸顯。如何借助數字化手段對農村留守老人實現精細看護,成為數字鄉村治理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四川,成研院立足鄉村治理工作需要,基於電腦視覺分析技術,打造重點人群關愛AI能力,為行動不便群體的異常行為提供實時監測和精準預警服務以及人員軌跡高效查詢服務,為管理者提供了全方位、全時段、全區域的數智化服務支援,提升管理效率,築牢鄉村安全防線,加快鄉村綜治數字化轉型,助力實現鄉村精細化管理。

據成研院數字鄉村産品經理吉玉娟介紹:“‘AI+照護’應用以後,對村裏老人的看護更加精準、便利、高效,外出打工的子女也更放心、安心了。”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義重大、責任重大。作為中國移動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建設單位,成研院將圍繞鄉村“五大振興”,瞄準重點幫扶地區,持續探索鄉村治理和發展新機遇,聚焦産業幫扶、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等關鍵要素,為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注智賦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移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