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網安人才培養 | 長揚科技工業安全靶場産品線全新升級 | 抖音科學夜:520萬次好奇與一首詩的備忘錄 | 中建四局山東投資建設有限公司開展老黨員走訪慰問活動 | BCS2024數據安全論壇|劉前偉:數字經濟新趨勢下的數據安全挑戰與機遇 | AI全場景賦能,360百城增長大會助力中小企業實現長效增長 | “中華”酒領唱《我和我的祖國》,北京衛視“滾燙歌會”激情開唱 | 我國首個遠端支援癌症晚期患者公益服務項目及志願者招募正式啟動 | 2024全國CIO大會盛大召開 | “全光無線星空”照亮津亞電子智慧製造之路 | 國網華鎣公司:全力保障中考可靠供電 |
 
當前位置: 新聞>滾動>

抖音科學夜:520萬次好奇與一首詩的備忘錄

發佈時間:2024-06-12 16:47:43  |  來源:河北網路電視臺  |  作者:袁夢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綵排開始時,已經是晚上9點。科學家、科普博主和95後非遺博主聚在巨大的水缸前,排演一場名為“閃電浴缸”的科學實驗。現場聚集了很多在附近遛彎兒的大爺大媽。他們常常在這裡跳廣場舞,今天見到這麼大的陣仗,不禁有些好奇,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刻。片刻閃亮的快門,如同瞬間的微光,讓周圍的夜晚明亮了一些。

這是抖音科學夜排練現場。6月1日晚,這場晚會正式播出。9位科學家參與,國樂演奏家、非遺博主、魔術師、相聲演員等各界嘉賓聯袂呈現,為觀眾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觀看人數超過520萬。

晚會之前,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給活動寫了一首詩。很多網友對這位科學家並不陌生。他曾憑藉愛情物理短視頻出圈,讓“中科院物理所”抖音號漲粉百萬,最近更是連續三年參加抖音和中國科學院聯合舉辦的跨年演講,奉上長達3、4小時的分享。

這首詩題為《信使》。概念源自四百年前,天文學家伽利略記錄並撰寫了第一批望遠鏡天文觀測的文章《Sidereus Nuncius》,常譯作“星際信使”,即來自星星的資訊。作者在詩裏借用了很多光學現象與原理,比如玻爾茲曼的熵公式,以及相對論的光錐。

在《信使》的結尾,曹則賢引出了一群“癡情的追逐者”“狂妄的破譯者”,指向那些試圖揭示自然密碼的科學家,希望將知識傳遞給大眾的科普作者。而在抖音科學夜現場,這些追逐星辰之光的人,和更多被光照亮的人群,成了這首詩最好的注腳。在這個以好奇為名的夜晚,他們像是共同經歷了一場飛向月球的冒險。

從火山到月球表面

你從宇宙的深處來

從原子的深處來

你慷慨地從太陽噴薄而出

——《信使》

火山學家劉嘉麒院士已經83歲了,研究地質學數十年,臉上的褶皺像是微型的山脊。他跑了大半輩子野外,見識過最最絢麗的火山噴發夜景,曾在火山噴發現場忍著炙烤,給1000多攝氏度的岩漿測溫,也曾在火山突然噴發時遭遇險境。

錄製開始前,劉嘉麒院士換上了出野外經常穿的那件外套。在VR技術的作用下,他腳下的舞臺和背後的幕布映射出不同的場景,從火山噴發現場到青藏高原,再升到太空,抵達月球上的死火山口。場景變換和調整的時候,給人一種輕微暈眩的感覺,但他並不在意。

劉嘉麒院士分享的主題是玄武岩。這是一種火山岩,由火山噴發時的基性岩漿冷凝而成。在拉絲技術發明之前,這種岩石主要用來鋪路,經過特殊工藝拉絲後,僅有頭髮絲五分之一的細度,卻有著鋼鐵一樣的強度,變成了耐高溫、輕巧的纖維材料,可以用來做航太服。月球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次火山噴發,也有大量的玄武岩。可以想像,未來到月球建造基地也用得著這種纖維材料。

晚會開始前,劉嘉麒院士還參與了抖音達人@開普勒星人的視頻策劃。虛擬世界裏的他穿著航太服,在月球的火山口進行野外考察,遇到了參加抖音科學夜夏令營的學生們,給孩子們講解玄武岩的作用。

科學也可以很潮兒,為了跟年輕人對話,這位83歲的老科學家願意接受這些新事物。而他的和善慈祥也折服了很多網友。在抖音上,他是網友口中的“火山爺爺”,有157萬粉絲。他習慣性地稱網友們為“孩子們”,像鄰家老爺爺那樣親切。

兩個月前,他的短視頻被關注後,大量年輕人自發在評論區呼朋引伴,給更多人推薦這位院士的賬號,粉絲一週增加了上百萬。有人説,網際網路的意義具象化了。由於太多人在院士的評論區提問,網友們調侃大家像是“葫蘆娃”,追著喊“爺爺爺爺”。

4億年前的迴響

是你迅捷的錐連接了歷史與未來的吧?

——《信使》

在晚會現場,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盧靜分享了4億多年前的古魚類演化史。

40年前,女科學家張彌曼先生將一顆3釐米的魚骨化石磨成500片,最終確定人類的起源為肺魚型類。盧靜的導師朱敏院士是張彌曼先生的弟子,三代科學家見證了跨越數十年的學術接力。盧靜在演講中提到,新技術給古生物學研究帶來了變革,原本複雜的磨片工作現在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完成。

新的技術不僅改變了科學研究的方式,也改變了科學普及的樣貌。2019年5月,盧靜和同事在吃完魚、雞、牛蛙等食物後,把骨頭重新拼起來,短視頻受到了網友的喜愛,點讚超100萬。這讓她萌生了用新媒介做科普的想法。最近一段時間,她的導師朱敏院士開始在抖音上做科普,迅速吸引了70多萬網路學生。

和盧靜追逐古魚類演化不同的是,另一個年輕人將目光放在了太空。劉博洋是一位“90後”天體物理學博士,在抖音有25萬粉絲。他憑藉自主開發的光學跟蹤技術,成功拍出高清的中國空間站特寫影像,並用短視頻記錄中國空間站的“成長”。晚會現場,他以《夜空中最亮的星》為題,分享了自己追逐空間站的經歷。

在抖音科學夜,劉博洋見到了一位物理學前輩——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她今年74歲,在抖音上有500多萬粉絲,被稱為“科學姥姥”。晚會現場,吳姥姥與國樂演奏者方錦龍、北京民樂團副團長宋藝博來了一場跨界聯動。她使用的是從福建科技館跨越千里借來的“無皮鼓”,沒有鼓面,卻能借助光電感測器技術“憑空”發出聲音。在《十面埋伏》嘈嘈切切的琵琶聲中,吳姥姥配合打出了千軍萬馬的鼓聲。

在和藝術家的跨界聯動中,吳姥姥展現了浪漫活潑的一面,這也是她的短視頻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作為科學工作者,她又有著非常冷靜、理性的一面。

綵排現場,吳姥姥與方錦龍嘗試借助共振原理,用嗩吶的聲音震碎一盞玻璃杯,但實驗嘗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久經實驗”的吳姥姥立刻準確分析出了其中的原因。她還安慰工作人員説:實驗就是這樣,失敗是很經常的事,重要的是失敗後能夠分析原因,用科學的方法去調整。

在及時調整實驗裝置後,玻璃杯在共振的作用下應聲而碎。

與閃電的正面碰觸

你是那樣的輕盈

在界面上偏折

在邊緣處彌散

在遮擋的正中央綻放笑嫣

——《信使》

當“人造閃電”開始舞動的時候,女主持人和“95後”非遺博主九月都情不自禁地身體後傾了一下。

九月是一位“95後”非遺博主。她曾奔赴駐馬店,在1600度的鐵水下打出漫天的火樹銀花,也曾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東北,花費十余天雕鑿出一條晶瑩剔透、宛若神明的冰龍。而在抖音科學夜,九月又解鎖了一項新技能——徒手“馴服”閃電。

接到邀請的時候,九月以為科學夜看中了自己的才華,到了現場才知道,實際是看中了自己膽子大。當被問到接觸閃電是否害怕的時候,九月回答説:“害怕,不過我相信科學。”

實驗之前,九月化身北交大副教授陳徵和人大附中李永樂老師的學生,學習實驗背後的物理學原理。錄製現場,節目組準備的特斯拉線圈能發出100萬伏的高壓電,引出的閃電電弧最高可長達2米。九月穿上銅絲衣、走進高達2米的鹽水玻璃水缸中,伸出手與“閃電”相接。

臨近淩晨12點,“閃電浴缸”實驗排練終於結束,周圍的觀眾才不捨地散去。因為他們的在場,這次室外實驗有了特別的意義。

在很大程度上,九月和李永樂老師一樣,也是“信使”的一員。這位“95後”女孩似乎從不被邊界所束縛,把生活的每一刻都活成特別的瞬間。她面對的是最廣大的群眾。晚會結束後,九月將實驗以短視頻的形式發佈在抖音上,僅僅2天時間,觀看人數便超過千萬。

尾聲

我們,你癡情的追逐者、狂妄的破譯者

一點也不理解你

但你賜予我們的與日俱增的困惑

定會讓人類的前途愈加輝煌。

——《信使》

晚會錄製結束後,曹則賢在休息室遇到了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老朋友戴偉博士,兩人來了一個盛情的擁抱。戴偉是英國人,今年64歲。這位“洋教授”不遠萬里,在中國從事教學和科普26年,走遍了各地鄉村學校,在抖音也有上百萬粉絲。

為了本次演出,戴偉帶了一條寫滿中文化學符號的領帶。俗話説,物理化學不分家。曹則賢和戴偉提起,等有時間了,可以找個合適的場合,兩人一台戲,物理化學搭配演出。

像他們這樣的科普工作者,在抖音上有30萬之眾,其中不乏兩院院士、高校教授,也有擅長實驗的中小學老師。無數的星星匯聚成星光,構成了這個夜晚最閃亮的部分。

如想了解更多,可以在“抖音集團”抖音號觀看完整版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