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農業機械穩鏈強鏈 推進農機裝備“一大一小”補短板 | 「中科融合」完成數千萬元戰略輪融資 | GMN雙子座榮獲抖音年度創意行銷品牌獎 IP新行銷成就睡養爆品 | 103%增速!聯想製造業伺服器市佔率躍居前三 | 大數據解碼哈爾濱:超6成小金豆能在冰雪大世界扛2個小時以上 | 完美公司胡瑞連:書寫健康未來 助力健康生活美學 | 「藍美股份」獲數億元融資,科技賦能國內藍莓全産業鏈賽道 | 3Q 我知道的故事 | 夢想連接世界:中國品牌的全球願景 | 老舊廚房改出新煙火,火星人整合灶用實力“拿捏”眾人 |
 
當前位置: 應用生活>科學醫療>

“神鏡天使”湯琪雲十年一劍率眾圍攻“小腫瘤”

發佈時間:2024-01-08 12:46:31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作者:華誠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中國江蘇網12月31日南京訊(記者 華誠)明天就是2024年元旦,問診好掛號的最後一名患者,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主任、省人民醫院老年消化科主任湯琪雲長舒一口氣。下班前,她又到病房巡查一遍,從醫30多年養成的習慣,她把患者的康復當著最大的幸福。

7aff2bb0b5d409001c7ac0e6527452c7_W020231231798709649994.png

近十年來,她和一種叫“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疾病較上勁了,殫精竭慮尋找“元兇”,跨學科普及和推廣規範診治流程,為患者的生命品質而戰,守護百姓大健康。

讓湯琪雲感到特別自豪的是,今年3月份,她在第20屆ENETS年會-第一屆ENETS基礎與轉化研究論壇上,向全世界頂尖專家學者分享了最新臨床和科研成果的“中國方案”,收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她給自己泡了一杯茶,好好思考一下,明年與疾病戰鬥的策略和戰術問題。

邂逅

2014年,省人民醫院湯琪雲赴英國皇家自由醫院倫敦大學醫學院胃腸中心做訪問學者,她發現中心圍繞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特色診療十分完善,相關科室皆成體系發展。讓她驚喜的是在倫敦大學皇家自由醫院認識了Martyn Caplin教授,並獲贈他出版不久的《胃腸胰和胸部神經內分泌腫瘤手冊》。這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這個少見腫瘤領域的第一本英文專著,執筆者皆為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內各個專業方向的歐美著名專家。

這份見面大禮令她如獲至寶,心潮澎湃,反覆翻閱以至出現書頁磨損。一個大膽設想蹦了出來,“我要想辦法把這本好書引進中國,翻譯成中文,供更多的中國醫生參考和使用,服務和造福中國患者”。

2f27b96203f95f4df3c33bd8227a5aa5_W020231231798721385110.png

做訪問學者之前,湯琪雲在內鏡治療方面已頗有建樹。1966年的她出生在江蘇鹽城,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鹽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做了一名傳染科醫生。1995年,又如願考回了母校,攻讀消化專業研究生。她再次回到鹽城,就職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升任副主任醫師。

2003年她從鹽城轉戰南京,先後就職于省人民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及消化科,當時的掌門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學浩院士,湯琪雲成為王院士門下攻讀普外科的博士研究生。她勤奮又踏實,身上仿佛有一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據院方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她每年的工作量“做1500例鏡子、接診3000人左右的門診病人、管500例流水病人”,她忙得像個陀螺,30多年的從醫經歷,10萬例內鏡病例,其內鏡技術爐火純青,加上膽大心細,不斷創造“奇跡”,而被業界稱為“神鏡”。

傳道

從英國訪問歸來,她專注“狡猾”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當時國內還是一片處女地。臨床醫師對“神經內分泌腫瘤”一詞聞所未聞,屬於神經科還是內分泌科,他們一頭霧水。由於該病症分佈廣泛,體積較小,症狀多變認識不足,加上診治困難,病理診斷困難及檢測技術複雜艱深,“神經內分泌腫瘤”往往如入無人之境,即便被列為懷疑對象,也能“溜之大吉”,從而被臨床歸列于“疑難雜症”。

2017年10月,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病逝,奪走他生命的正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名人之逝從“經常拉肚子”症狀開始,從而引發對中年人健康的重視及這種罕見病的關注和研究,50歲以上中老年人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明顯上升,此時的湯琪雲已是省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兼任老年消化科的主任、學科帶頭人。她抓住契機,呼籲這個年齡段以上人群例行體檢上,增加一項胃腸鏡檢查,這對於腫瘤早篩和預防加一道“安全哨”,得到了學者、專家和醫衛界的積極響應。

3910432948ffb4080be3971fd443c967_W020231231798721778448.png

一年後,湯琪雲實現了她心心唸唸的第一個“小目標”。發動並依靠團隊,她完成了《胃腸胰和胸部神經內分泌腫瘤手冊》中文版的翻譯,並由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從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展歷史、流行病學、分類、臨床特徵、診斷路徑以及治療等方面介紹了神經內分泌腫瘤國際上的流行觀點,此書的翻譯也促進了與歐洲神經內分泌腫瘤協會及北美神經內分泌腫瘤協會間的溝通和交流。特別有意思的是,原著Martyn Caplin教授帶著團隊欣然增補了最新研究進展的兩個章節,使中文版作品更具前沿性。重要的是這是國內第一本可供臨床醫師使用、研究和參考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的工具書,填補了國內空白。

織網

攻克“疑難雜症”,國際上通行的是協作診治、共同治療。湯琪雲從自己所在的科室和團隊開始佈局,一次次講習、推廣和分享,讓身邊人首先認清“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模樣,再逐步把同一醫院的腫瘤科、外科、內分泌科、病理科、醫學影像科、核醫學科等拉進同一個戰壕,形成主攻戰鬥力。2018年,在省人民醫院領導的鼎力支援下,湯琪雲牽頭的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呱呱落地,這是華東地區第一家神經內分泌腫瘤專病中心。

98a57ffe7e2047ec9274fd64b74be57a_W020231231798722161892.png

隨後兩年時間,她像春蠶一樣,不知疲倦地吐絲、織網。她用送醫惠民下鄉、基層授課和學術研討等所有可能的機會,不斷擴大“朋友圈”,搭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療網路,促進跨院多學科診治模式的推廣,她陸續在中心下設蘇中分中心(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蘇南分中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北分中心(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淮海分中心(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揚州分中心(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省老年病醫院、南京江寧醫院分中心和新疆伊犁州分中心,將神經內分泌腫瘤專病特色診治研究推向縱深。

各分中心就像橋頭堡一樣,收攏疑似患者的資訊,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山西、福建等地的患者也慕名而來,推動醫學界不斷深化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症診治的認知和實踐。同一年,她牽頭成立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外科專業委員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組和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專業委員會。

據統計,中心每年收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約400例,門診就診、多學科討論的患者近1000例。2019年5月江蘇省腫瘤個體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神經內分泌腫瘤研究所成立,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基礎與臨床研究提供了強大助力。並通過多學科的專家聯合會診,給患者一個最為合理規範的治療方案。

隨著多學科聯手診治和湯琪雲團隊研究的不斷深入,原先被定義為“罕見病”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不斷增高。企圖“矇混過關”的病種在“神鏡”掃描下無處遁形而紛紛“落網”。

衝鋒

此時,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流程和規範化治療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2020年11月,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南京)暨金陵國際神經內分泌腫瘤論壇在南京召開。2021年4月,南京醫科大學神經內分泌腫瘤研究所掛牌成立,湯琪雲任學術帶頭人、研究所所長。時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任王學浩;時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時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劉雲;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醫學部主任,中山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兼中心實驗室主任湯其群;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院長韓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科主任施瑞華到場見證,推動疑難罕見疾病方面的研究及診治水準。

63f3e0d7684e03e35e35934673498180_W020231231798722410856.png

推進專病攻關的同時,湯琪雲從未離開一線前沿,她注重團隊的鍛造和實戰。2021年上半年,湯琪雲和她老年消化科、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團隊完成近一萬例內鏡手術,僅她一人就完成1749台,其中代表內鏡界最高端的4級手術230台。難能可貴的是,湯琪雲對付疾病的打法改變了傳統病例的治療思維。例如一名14歲的小姑娘因闌尾糞石困擾多年,傳統的手術方法就是行切除闌尾手術,但手術後腹部留下的一道疤痕讓豆蔻年華的少女和家人難以接受。湯琪雲則通過腸鏡從患者闌尾裏取結石,去除病根的同時保住了闌尾,避免開腹留疤和腸道粘連的痛苦。

再例如一位患者超聲內鏡探查,瘤體巨大且與主動脈靠得很近。湯琪雲領銜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團打破常規,通過口腔將內鏡送達腹腔,在內鏡引導下,先在胃部打一個孔,通過“借道”到達腫瘤,再建立操作通道,在內鏡下完成腫瘤剝離術及創面縫合術。她凝神屏氣,不敢有1毫米的誤差,完全避開“雷區”,避免因觸碰大血管導致致命性大出血的後果。就這樣,完成了一例又一例的高難度、高風險的內鏡4級手術。

2022年7月,以“攜手腫瘤防治共築健康未來”為主題的中華腫瘤大會在南京召開。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場的分論壇,數十位專家學者、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學術巨擘,線上線下匯聚一堂,交流該領域最新醫學創新模式,從理念、實踐、規範、前沿等多維度傳播腫瘤診治科學知識,推廣腫瘤早診早治和規範化治療。

2023年12月中旬,第四屆金陵神經內分泌腫瘤論壇暨第七屆江蘇精準胃腸論壇召開,長三角地區為主,南至福建,北至黑龍江的醫學專家、學者近200人相聚句容,推進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規範”和“整合”診治,同一天,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胃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宣告成立。這次論壇上,中國傳統中醫和中藥被納入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統一戰線,普外科內外科也正式加入並“協同作戰”。

湯琪雲的融合診治的思路清晰如鏡,她表示,下一步在省內縱向聯合各分中心及向基層輻射,省外與北京、廣州等地多中心橫向聯合、互學互鑒,有力合作,並在中西醫結合診療方面開始積極探索。

4988ea3054458f89cee899ac52aea43e_W020231231798722707913.png

她的成績單上清晰記錄著她努力的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省級項目4項,近三年以通訊作者發表高品質論文54篇,其中SCI32篇,IF>200。她在“直腸NET的內鏡診治”和“基於內鏡和影像的中晚期消化系統NET綜合診療體系的構建”項目獲2016、2021年“江蘇省醫療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她的團隊專注于神經內分泌腫瘤這一小眾而常被忽視的疾病,基礎研究及臨床轉化位於國內領先、國際前沿。

屬馬的湯琪雲,仍在負重前行。她的火眼金睛期待發現更多“千里馬”,把抗擊“神經內分泌腫瘤”戰線上的人數弄得多多的,確保每一場圍攻“小腫瘤”的戰鬥都有勝算。

病房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下來,路上的人流變得稠密起來。省人民醫院離新街口就幾站路,據説晚上那裏要辦大型跨年秀。年輕男女已匆匆向著那個方向進發了。湯琪雲推開窗,看著流動的風景,若有所思,對面樓頂的燈光投射進來,正好照在那面患者家屬送的“仁者無敵”的錦旗上,她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