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嘉陵:擦亮“全國産糧大縣”金字招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7-25 13:35:31 編輯:楊仁昌 點擊:

龍蟠鎮高標準農田裏,水稻長勢喜人
近年來,嘉陵區把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完善農田基礎設施,規劃建設30萬畝糧食安全産業示範帶;通過科技手段賦能,助力農業機械化跑出“加速度”;大力示範推廣農作物複合種植模式,實現“一地雙收”……通過一系列舉措,不斷擦亮“全國産糧大縣”金字招牌。
今年上半年,嘉陵區小春糧食播種面積達26.2萬畝、産量達7.3萬噸,大春糧食播種面積達80萬畝。
藏糧于地 建設30萬畝糧食安全産業帶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近年來,嘉陵區以“産業佈局合理、生産要素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科技水準領先、經營機制完善、輻射帶動明顯”為目標,以提升糧油生産能力為核心,加快在曲水、李渡、吉安、安福、金鳳、龍嶺、安平、大通、龍蟠、金寶、七寶寺、三會、裏壩等地建設30萬畝糧食安全産業帶。
7月21日,在嘉陵區安平鎮潘家溝村,成片的高標準農田映入眼簾,排灌系統縱橫交織,生産便道四通八達,農用機械可直接開進田間地頭,昔日的低産“望天田”變成了連片“高産田”。
“我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完成全部工程的95%,目前正在進行路面澆築、渠道壓頂等收尾工作。項目建成後,將為保障糧食安全、群眾增收致富、鎮域特色産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安平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茍康明説。
據了解,安平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大河堰、潘家溝兩個村,于2022年12月初開始施工,建設規模達1000余畝,排灌渠全長近7200米。目前,現場每天有20余名工人施工作業,加緊推進掃尾工作。
近年來,嘉陵區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改善耕作條件,有力保障糧食穩産高産。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我區著力優化田塊佈局,堅持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提升機械作業能力;根據項目區農機作業條件,新建産業路、機耕路;完善田間渠係,配套蓄水設施,推廣節水灌溉等。”嘉陵區農業農村局農建中心主任許嘉介紹,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0余萬畝,今年將全面完成2022年立項項目續建任務2.3萬畝、完成2023年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2.1萬畝目標任務的80%以上。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打造糧食安全産業帶的基礎和關鍵。目前,已建成項目區基本達到旱能灌、澇能排、水能蓄、宜機化,糧食作物畝均增産8%以上、年新增糧食産能1800萬公斤以上、年增加經濟效益5000萬元。
科技賦能 提升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
農業機械化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嘉陵區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發展品質效益為主線,以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高全程全面機械化水準為重點,圍繞“補短板、促機種、保糧安”工作要求,加快補齊全程機械化生産短板,加大新型農機裝備宣傳推廣、操作培訓的力度,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以科技的力量賦能農業生産。
7月19日,在位於嘉陵區七寶寺鎮九棟碑村的水稻種植基地,一片片綠油油的水稻長勢喜人,隨風搖曳好似綠色波浪,美不勝收。公路邊,負責該基地“飛防”作業的技術人員正將調配好的農藥倒入無人機藥箱。
伴隨著一陣陣旋翼轉動聲,兩架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騰空而起,沿著稻田勻速飛行,機身下的噴淋頭噴出白色的霧化農藥,為田間水稻披上一層“防護衣”。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T20P和T40兩種型號的植保無人機,分別可裝載藥水40斤和80斤,正常情況下,一台無人機一天可以飛300畝地。”四川宏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無人機操作員劉成龍説。
高效快捷的植保無人機“飛防”,讓田間管理盡顯科技范兒,也為水稻豐産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據了解,一台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是人工噴藥的20倍以上,能減少農藥使用量30%以上。相較於人工噴藥,植保無人機“飛防”更高效、安全、節約、環保。今年,嘉陵區已完成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無人機“飛防”22.4萬畝次。
據悉,嘉陵區2022年發放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409萬餘元,補貼高效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等各類農機具2395台(套),受益農戶及農業生産經營組織1679戶。
如今,嘉陵區正在逐步實現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模式向“只聞機聲響,不見人奔忙”的現代化耕作模式轉變。目前,全區農機總動力已達30.17萬千瓦,農作物機耕面積達118.4萬畝、機播面積達28.79萬畝、機收面積達55萬畝,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達67.59%。
一地雙收 推廣高粱(玉米)大豆套種模式
近日,在嘉陵區龍蟠鎮司南埡村的萬畝高粱種植基地,一輛輛一體化精細播種機忙碌地在田間作業,旋耕、播種、覆土、鎮壓等環節一次性完成。機器所到之處,大豆種子均勻播撒在土壤裏。
“我們採用的是‘5+4’種植模式,也就是在五行高粱之間種植四行大豆。在高粱不減産的同時,每畝可多收200多斤大豆,提高了種植效益。”南充市嘉陵區碩豐益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有關負責人説,實行“高粱+大豆”套種,相當於一畝地當兩畝地用,通過高稈和矮稈作物套種,有利於發揮作物邊際效應,間作後能更好地透風透光,更利於高稈作物生長。而且大豆是短日照作物,高稈作物正好可以遮擋一部分陽光,又不影響透風和大豆生長,同時還能提高土壤肥力,顯著降低病蟲害發生率,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全區除了龍蟠鎮司南埡村等地的“高粱+大豆”帶狀複合種植之外,大通鎮芝麻灣村等地還採用了“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地裏的玉米苗迎風搖曳,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在玉米行間套種的大豆也長勢甚好。在保證玉米産量的同時,多收一季大豆,有效提高大豆産能。
目前,全區高粱(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面積達3.3萬畝。嘉陵區大力示範推廣農作物複合種植模式,通過技術指導、農業補貼等方式鼓勵農戶積極開展種植,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潛力,實現“一地雙收”,促進土地增效、農民增收。
“今年以來,嘉陵區加強與四川農業大學、省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開展糧油作物新品種培育、推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將全面實施大豆種業集群項目,推廣大豆新品種2個、啟動培育大豆新品種1個,建設“四川丘陵地區大豆育種基地”。通過提高土地平整度,強化渠係配套建設,加強水源建設管理,建成高標準試驗田、種子晾曬房、品種研發實驗室、智慧溫室和種質資源庫,使基地具備全省中等規模的大豆商業化育種能力。
據了解,嘉陵區圍繞“技術、種子、機械”三個關鍵環節,充分利用先進農業科技手段,探尋增加農作物銷量和産量的途徑,堅持發揮科技力量,在農業産業發展上著重實施標準化創建、科技創新提質增效、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助推農業高品質發展。(茍莉紅 鐘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