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生態環境建設這十年:實施“生態美市”戰略碧水藍天成常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17 13:43:10 編輯:余淑萍 點擊:
黨的十八大以來,綿陽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這十年,綿陽以實施“生態美市”戰略為抓手,用實際行動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十年來,綿陽生態環境垂直改革穩步推進。全市9個縣(市、區)派出生態環境局、駐地生態環境監測站、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在編在崗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劃轉至市本級,在編在崗人員工資按市本級標準執行。生態環境責任體系逐步健全。出臺《綿陽市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三十六條硬措施》《綿陽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文件,全市污染防治攻堅的“頂層設計”和“四梁八柱”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有序推進。實施涪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全市共籌集涪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資金27785.5萬元,出庫項目95個,地方配套資金10243.8萬元。與廣元市等9個市(州),設立嘉陵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資金。
截至目前,綿陽共獲得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獎勵資金19291萬元,安排水污染防治項目10個,項目總投資12.09億元,已帶動地方投入資金7.41億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取得顯著成績。全市已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0件,賠償金額8358.3871萬元,其中安州磷石膏企業賠償7413萬餘元,用於磷石膏生態環境損害修復。

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
這十年,綿陽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大。與2014年相比,2021年綿陽市城區PM2.5年均濃度下降25.5%,PM10年均濃度下降30.5%,二氧化硫年均濃度下降50.0%,二氧化氮年均濃度下降33.3%;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8.8%,提高了12.4個百分點,增加了45個優良天。2020年起連續兩年進入達標城市行列。
這十年,水環境品質明顯提升。綿陽市國、省控地表水斷面Ⅰ~Ⅲ類比例提升了14.3個百分點,從2011年的85.7%,上升到100%,且連續五年穩定保持。其中Ⅰ~Ⅱ類斷面佔比為81.0%,較2011年提升了38.1個百分點。市級、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十年穩定達到100%。土壤、聲環境品質保持穩定。持續開展土壤環境品質監測,土壤環境品質總體穩定。1類、2類、3類功能區晝間、夜間噪聲以及4類功能區晝間噪聲穩定達標,道路交通噪聲、區域環境噪聲水準保持穩定。

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績喜人
這十年,綿陽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綿陽頒布《綿陽市水污染防治條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落實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六項重點任務。通過十年共同努力,綿陽市水環境品質達標率提升並穩定達到100%,2021年全市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位列全國第50名、全省第5名,全市水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穩中趨好。
這十年,綿陽著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其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大氣監管體系,齊抓共管大氣污染問題。能源結構進一步清潔化,全市淘汰燃煤小鍋爐142.86蒸噸,燃煤鍋爐改電150蒸噸。産業結構綠色轉型升級成效顯著,關閉或淘汰落後生産線(設備)企業142戶,磚瓦行業企業壓減到139戶、壓減近60%,整治“散亂污”企業2995戶,其中關停取締1397戶、佔比46.6%。建立健全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全市秸稈禁燒工程覆蓋10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
“十三五”以來,綿陽首次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環境空氣品質目標任務,進入國家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行列。綿陽環境空氣品質實現四個關鍵躍升。一是同比2015年,環境空氣品質六項指標中除臭氧有所上升,其餘五項指標均大幅下降。二是“重度污染天清零”。三是“藍天越來越多”,同比2015年,2020年市城區優良天數增加21天,PM2.5超標天數減少30天;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的縣市區(園區)由2015年的4個增加到9個。四是“排位屢創新高”,2019年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程度位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19位,優良天數率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2位;2020年10月,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7位,是國家開展排名以來的最好成績。
這十年,綿陽持續推進凈土保衛戰。全市土壤生態環境品質保持總體穩定。該市全面開展了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建設、土壤污染詳查、分類管控、風險防範,強化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狠抓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有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這十年,綿陽生態文明創建碩果纍纍。綿陽以創促建、以創促管、以創提質的生態文明建設氛圍愈發濃厚,建成北川、鹽亭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建成遊仙1個省級生態縣,全市發佈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的縣市區6個。自然生態彰顯綠色本底。
全市建設各類自然保護地42個,其中大熊貓國家公園1個、自然保護區13個、森林公園10個、濕地公園2個、風景名勝區8個、自然遺産地2個、地質公園2個、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4個,實際落圖總面積5726.82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28.28%,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片區總面積4560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22.5%(佔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的16.8%)。
與此同時,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其在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6%、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46%。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數據顯示,綿陽有野生大熊貓418隻,坐實“中國大熊貓第一市”的美譽。農村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從65%提升到76.8%,農村生活污水直排亂排現象得到極大遏制。

服務經濟發展舉措有力
這十年,綿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現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綿陽初步構建涵蓋“三線一單”、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的管理體系,高效服務經濟發展。市級審批建設項目環評1000余個,核發排污許可證800余張,排污登記6000余個。為京東方AMOLED生産線項目、惠科液晶螢幕件、諾思(綿陽)微系統項目等200余個重大項目做好環評審批服務,著力保障項目落地建設。
同時,推進“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形成全市1個總體管控要求、9個縣、市(區)管控要求和69個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堅持優化審批服務。率先建立實施環保服務重點項目“8條”措施和支援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10條”舉措,實現5項政務事項“一網通辦”,12項政務事項“全程網辦”,電子證照簽章共用1211條。實行“三個一批”環評管理,實施小微企業“三個一”環保服務,營商環境極大改善。(綿陽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