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四川省抗擊“九·五”瀘定地震七日記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2-09-12 08:53:46編輯:肖婷源
9月5日12時52分,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一場猝不及防的6.8級地震發生,山體崩塌、巨石翻滾,強烈的地震波快速向周邊擴散。
這次地震烈度9度區面積達280平方公里,覆蓋甘孜州瀘定縣、雅安市石棉縣的7個鄉鎮,斷路、斷電、斷水、斷網的村落,散落在大渡河兩岸。
迄今已七日。到11日12時,地震已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聯、420余人受傷,5萬餘間房屋損壞,受災人數達11萬餘人。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方面力量緊急馳援,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與災害抗爭、與時間競跑,全力以赴救援生命、救治傷員,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搶通道路、通信、供水等基礎設施,堅決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
抗震救災七天,緊張高效;抗震救災七天,八方支援;抗震救災七天,川人堅韌不拔、頑強不屈。
越是艱險越向前。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地震災區必向新而生。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科學指揮,統籌調度,緊急馳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87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在這裡“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歷經千辛萬苦北上,為人民打江山。87年後,當地震來襲,四川迅速調集和統籌安排各種救援力量,千方百計守護災區人民安全。
9月5日,地震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全力救援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明確要加強震情監測,防範發生次生災害,妥善做好受災群眾避險安置等工作。並請應急管理部等部門派工作組前往四川指導抗震救災工作,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要積極配合地方開展工作,盡最大努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李克強總理和王滬寧、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郭聲琨、王勇、肖捷、趙克志等中央領導同志作出批示、提出重要要求。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省委書記王曉暉第一時間連線瀘定縣委主要負責同志了解災情、作出批示,並委託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率省級有關部門負責人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隨後,前往應急管理廳召開調度會,對搶險救援等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6日上午,王曉暉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瀘定縣6.8級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要求,聽取抗震救災進展情況彙報,對下一步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心繫災區人民安危,掛念災區人民生活。省委常委會會議結束後,王曉暉即前往災區調研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先後深入地震烈度達9度的石棉縣新民鄉、瀘定縣磨西鎮,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要求,實地了解災情,在臨時安置點、救治醫院等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地震發生後,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立即趕赴災區,途中對加強災區道路交通管制、全力保障生命通道暢通作出部署。5日下午5時20分即在震中瀘定縣磨西鎮成立省市(州)縣、軍地前線聯合指揮部,扁平化統一指揮調度,全力搜救受災群眾,有序有力有效開展搶險救災各項工作。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率工作組抵達災區指導救災工作。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分秒必爭的抗震救災戰鬥快速打響,國家和省應急救援體系高效運轉。
嚴重災情不斷匯集而來,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二級,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將國家救災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Ⅲ級,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將省級地震二級應急響應提升為一級。
十萬火急,救人!救人!從人民軍隊到消防隊伍,從醫護工作者到搶通人員,從黨員“先鋒隊”到志願者,來自四面八方的一支支救援隊伍聞令而動、逆行出征。
震後6分鐘,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調整合都、德陽等7支消防隊伍向災區挺進;震後40分鐘,省衛健委調度的國家級、省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先遣隊”出發;震後1小時40分,第一批救援車輛通過瀘定收費站,全省高速公路開啟搶險救援應急通道708條;震後3小時20分,甘孜州先期240名特警抵達震中開展應急救援;震後4小時40分,瀘定縣第一批重傷員轉運至雅安市人民醫院;震後5小時30分,震中磨西鎮臨時安置點亮起“第一盞燈”……余震不斷、路斷橋毀,擋不住救援力量星夜兼程的決心。到5日18時,“橄欖綠”“藏青藍”“消防橙”“天使白”“志願紅”等緊急集結的各類救援力量達6500余人,並迅速擴到1.3萬人。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關鍵時刻豁得出、衝得上,頂得住。”抗擊災難,全省統籌安排,科學調度。按照前線聯合指揮部指揮部署,各路救援力量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結合搶險救援、醫療救援、群眾安置、交通保障、物資保障、安全隱患排查、治安維穩、疫情防控等不同任務分工,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信號中斷、道路中斷、供水中斷……生命救援面臨嚴峻挑戰和極端困難!關鍵時刻,國家有關部委火速馳援。
空中飛來基站!在工信部指揮調度下,一架架大型高空全網應急通信無人機緊急起飛,與趕來的衛星基站車等一道,構建空地一體應急通信網路。
大型機械開道!交通運輸部組織對災區13484公里公路、3837座橋梁受損情況進行核查,協調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緊急啟運裝備物資支援道路搶修搶通。
確保飲水安全!住建部調配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西南基地(綿陽)一體化應急供水車輛前往災區,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地震災區短缺什麼,災區群眾期盼什麼,國家有關部委就保障供應什麼。
中組部第一時間從代中央管理的黨費中向四川省下撥2000萬元,財政部、應急管理部預撥5000萬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緊急劃撥專項資金,用於支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開展抗震救災志願服務工作;團中央組織緊急籌措4164萬元款物支援災區。
生活物資不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調來3000頂帳篷、1萬床棉被、1萬張折疊床;電力保障不夠,國務院國資委組織電力、通信、油氣等行業央企緊急調配3000余人應急隊伍、1400余臺(輛)機械設備;次生災害令人心憂,自然資源部派出專家指導做好滑坡、滾石等地質災害防範應對,水利部每日會商研判水利工程震損排查和堰塞湖險情應急處置情況……傾力支援,增強了災區人民戰勝天災的信心決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捐款捐物,溫暖災區群眾的心。截至9月10日17時,四川省本級接收救災捐贈資金11.8419億元;截至11日零時,甘孜州累計接收捐贈資金27162.35萬元;截至10日17時,雅安市累計接收捐贈資金8909.82萬元。
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與四川人民風雨同舟,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救援救治 保通保暢
從生命到生活,儘快恢復正常秩序
從身陷絕境到憧憬未來,從擊碎生活到漸復秩序,生死競速的救災七日,每一天都驚心動魄。
抗擊災難,搶救生命是首要任務。挺進“孤島村”,一幕幕捨生忘死的場景令無數人淚目:在瀘定縣得妥鎮灣東河上,滾落的山石呼嘯砸入水中,與剛剛經過的救援衝鋒舟擦肩而過;在得妥鎮灣東村懸崖上空,西部戰區空軍某運輸搜救團的直升機,以懸停吊救方式將被困人員接走。
轉移受災村民,英勇的救援隊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深夜乘舟轉運,用血肉之軀開出一條路,晝夜不停向前進。
這場水陸空齊發力的生命大救援,是新時代“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式救援。截至10日14時,災區累計搜救被困群眾650余人、轉移避險群眾6萬餘人。其中,從空中、水路轉運傷員、群眾等2800余人次。
生命至上,救治傷員不耽分秒。震後2分鐘,省衛生健康委立即調派甘孜、雅安兩支省級高原衛生應急救援隊伍28名隊員趕赴瀘定縣,40名隊員趕赴石棉縣、漢源縣開展緊急醫學救援;調度國家級、省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99名醫務人員馳援瀘定震中。
5日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啟動轉運傷員應急預案,連夜將8名傷員送到成都,組織包括重症醫學科、骨科、神經外科等專家在內的救治醫療組,對地震傷員進行多學科聯合救治。
6日下午,省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搭乘直升機前往石棉縣王崗坪鄉、草科鄉救治轉運傷員,轉運途中立即展開對危重症傷員的緊急治療。百公里之外,全省多家三甲醫院啟動遠端會診,通過“最強大腦”的碰撞,為傷員提供精準的救治方案。
多方力量匯聚,全省醫院先後救治傷員420余人(其中危重傷10人、重傷39人)。截至10日14時,在院治療260余人。11日,首批“9·5”瀘定6.8級地震傷員從雅安市人民醫院出院。
跑贏生命“接力賽”,更需打通交通“生命線”。從瀘定縣城到震中的最短“生命通道”通了!災區不少公路依山而建,被高位崩塌的山體分割截斷。5日下午,救援設備和大型機具抵達磨西鎮,奮戰27小時,搶通省道434線磨西至金光段。
道路搶通會戰在災區打響:公路勘察設計專家頂著不時滾下的落石,徒步沿路勘察,商定搶通方案;在石棉縣通往磨西鎮的省道217線上、在磨西鎮通往海螺溝景區的X019線上,交通搶險人員操縱著挖掘機、裝載機,在懸崖峭壁上“起舞”;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研發出的“BIM抗震救災指揮系統”,應用大數據分析,為搶通保通第一時間提供技術支撐;省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將動力舟橋組拼成船,航行大渡河,把大型機具送到斷道處,多點開花、多處作業,為搶通省道217線開啟加速度。
“路通了!”截至11日中午,除省道217線田灣河大橋至石棉界約7.2公里仍在抓緊搶通外,其他國省幹線已暢通;累計排查出阻斷的40條農村公路中,已搶通33條。
人在希望在,平穩有序的安置點受災群眾有了臨時的家。
從5日當晚搭起帳篷、亮起燈,目前災區共設置安置點124個,集中安置2萬餘人。其中,甘孜州設置安置點44個、集中安置1.7萬餘人,雅安市設置安置點80個、集中安置0.5萬餘人。
“手機有信號了!”8日18時40分,隨著四川通信系統保障隊員順利開通石棉縣新民鄉雙坪村行動通訊基站,地震災區20余個被阻斷通信的行政村,除群眾已避險撤離的2個村外,均實現通信網路覆蓋。
“燈亮了!”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累計調集2693名搶險隊員、883輛車輛、267台發電機、14輛發電車、8台充電方艙等開展應急搶險。震後5天,甘孜州、雅安市等受災地區37700戶用戶供電實現“應恢復盡恢復”。
10日,中秋節。安置在125個臨時安置點的1.7萬名受災群眾,度過了一個別樣的中秋節。新民鄉海耳村臨時安置點的群眾,邀請救援人員一起觀看長征題材電影《勇士》,用當地特色“墩子肉”等菜肴,犒勞救援恩人。
安置點,不僅幫助群眾渡過眼前難關,還給人以心靈撫慰。在瀘定縣得妥鎮政府臨時安置點,瀘定縣組織黨員志願服務隊,為受災群眾提供發放物資、就醫就診、緊急求助等服務。
在石棉世紀廣場安置點、在磨西地震救災安置點,一個個“青青兒童樂園”陸續開園,志願者陪伴孩子們做手工、玩玩具,進行心理疏導。當前,四川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安置點設立了核酸檢測點,免費為受災群眾檢測核酸。
11日上午,瀘定縣得妥鎮繁榮村機械轟鳴,10多臺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等穿梭作業平整場地。作為瀘定首個過渡安置點,這裡將新建數百間活動板房。從帳篷到板房,意味著得妥鎮受災群眾將從應急轉移向過渡安置階段轉變。
災後七日,在各方的幫助下,災區生産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復。
從紅軍路到救災路
精神力量繼續引領災區前行
“當年那支英雄的隊伍又回來了!”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的200名官兵乘衝鋒舟在大渡河上穿梭突進,奔向道路中斷的得妥鎮灣東村;武警四川省總隊機動第二支隊的50多名官兵徒步疾行,營救在磨西鎮咱地村受困急需緊急轉移的200多名群眾……當一幕幕畫面通過各種媒介傳遍華夏大地,人們不禁歡呼,不斷讚嘆。
在瀘定地震中,受災嚴重的瀘定縣、石棉縣,都曾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光輝印記。87年後,在這條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長征路上,後來人繼承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與無情的自然災害奮勇搏鬥,不勝不休。
這種精神,是破除一切險阻的勇往直前。“沒有路,我們就是路。”8日下午,雅安消防員轉移石棉縣躍進村村民,抬著70多歲的癱瘓老人遇到道路中斷的山路,幾名消防員立刻趴在山地上,短短幾秒,用身體建起一座“人橋”,讓隊友踩在肩背上,將老人成功轉移。
“沒有橋,我們的雙手就是橋。”甘孜森林消防隊員們翻山越嶺徒步近3小時趕往磨西鎮青崗坪村,途中遇到河流阻礙,隊員們果斷上山伐樹,短短半小時內架起一座橋。
這種精神,是敢於拼上性命的無畏無懼。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一條飛懸兩岸、銹跡斑斑的鋼繩上,甘孜州公安局特警土登汪秋牙關緊咬,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挪動。他手中緊握的鋼繩,跟87年前瀘定橋上的鐵索一樣冰冷。沒有人知道繩子會不會突然斷裂,“已經顧不了那麼多,因為在河對岸,是數百名受困群眾的期盼。”
這種精神,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堅定信念。在海螺溝景區近乎垂直的百米懸崖上,兩名消防隊員一前一後,護衛著一名幼童。孩子趴在消防隊員背上,後面的消防隊員取下自己的頭盔,戴在孩子頭上。兩人小心翼翼地將孩子送出險境。在得妥鎮灣東村,70多歲的王婆婆被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官兵救出後感嘆:“船工幫助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故事從小就聽過,今天是紅軍的傳人幫我們渡過難關。”
沿途充滿紅色記憶的道路和河流,是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10餘年來,先後發生多次破壞性地震。災害給四川人民帶來沉重傷痛,但也孕育了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汶川哥哥”來了——9月6日,在得妥鎮灣東村一個臨時碼頭,消防員張自立救援歸來,雙手懷抱著一名嬰兒,小心走上碼頭,略帶疲憊又溫柔的目光和懷中熟睡正酣的嬰兒都令人動容。更觸動人心的是張自立左臂臂章上兩個醒目的大字——汶川。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張自立才6歲。14年後,作為阿壩州森林消防支隊汶川大隊的消防員,張自立奔赴震區,像曾經幫助他的解放軍武警叔叔一樣,向受災群眾伸出援手。
木裏火災英雄隊伍來了——參與2019年3月30日涼山州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森林火災的救火英雄,35小時星夜兼程,乘車、坐船、徒步,成為第一支抵達石棉災區受災最重的草科鄉的專業救援隊伍。
“鐵娘子軍”來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士戴麗堅守在震區一線。“沒有路,我們就徒步進去!”地震後,她和同事們徒步10小時抵達草科鄉。戴麗已久經救援“沙場”:2013年的蘆山地震、2019年的宜賓長寧地震……一旦災情發生,她都會主動報名,第一時間奔赴災區。
老搭檔們來了——石棉縣緊急抽調曾經在新民鄉、王崗坪鄉、草科鄉工作過的81名縣級部門黨員幹部回鄉參與抗震救災,發揮其人熟、地熟優勢,迅速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這種精神,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患難與共,也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勇毅前行。
地震發生後,瀘定縣得妥鎮紫雅場村通信和交通中斷,村裏3個組與外界失去聯繫。村黨支部書記張平連夜徒步翻過3座山,迅速組織村民自救。面對記者的鏡頭,42歲的張平有些害羞,一邊叮囑“不要露臉”,一邊一瘸一拐地在山間唸唸有詞:“每個人都要轉移,一個都不能少。”
石棉縣王崗坪景區震後電力、通信、交通中斷,100多名景區員工攜手自救,穿山徒步6小時“蹭網路”報平安。艱難脫險後,其中一些退伍軍人又主動加入救援隊伍中。
在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大崗山水電站,幹部員工不僅積極自救維持生産生活,還接納到王崗坪鄉第一小學160余名師生,搭起“大崗山營地課堂”。
這種精神,是感恩奮進樂觀向上的豁達情懷。在石棉縣躍進村,地震中損失慘重的一位養牛大哥毅然宰殺一頭牛贈給安置點,“那麼多素不相識的人來幫助我們,我也要作點貢獻。”
9月10日,恰逢中秋節和教師節,在海螺溝教育園區安置點,師生們在一張碩大的畫布上寫下自己的節日願望。一名學生寫著“重建美好家園”。
抗震救災,從來不是“孤勇者”的奮鬥,而是共克時艱、共赴危難的“人民戰爭”。
越是艱難,越要堅持不懈奮鬥。
震區高速公路全線暢通、瀘定至石棉旅遊快速路搶通、40條斷道農村公路搶通33條,通信水準全面恢復到震前水準,各安置點實現應急通水、物資供應充足……連日來,一個個好消息從災區傳回。這些消息背後,是災區各級幹部群眾、各方面援助力量共同努力分秒必爭的結果。
越是艱難,越要考驗智慧定力。
9月7日一早,在災區一處安置點,志願者王曉波背起噴霧器開始消殺工作,帳篷裏外,各個角落,一處也不放過。地震發生後,應對災情疫情防控應急組在災區賡即成立,疾控專家牽頭制定多套方案,搶險救災與疫情防控“兩手抓”。
越是艱難,越要堅定必勝信心。
9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發出通知,為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提供金融支援。兩天后,瀘定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準備工作即將啟動的消息從前線的新聞發佈會上傳出。這是重建信心的傳遞。在災區,復課後的朗朗書聲、施工現場的轟鳴聲、安置點裏的喧鬧聲此起彼伏,這是煙火生機的活力。
恢復重建美好家園,災區必向新而生。(王懷 張守帥 張立東 付真卿 王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