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於做好2022年“三農”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2022年1月25日)
做好2022年“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抓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落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紮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一、保障糧食安全,提高重要農産品供給能力
(一)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貫徹落實《四川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全面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壓緊壓實各級黨委、政府糧食安全主體責任。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目標未完成的市(州)、縣(市、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和分類考評激勵中不得評為先進或優秀。強化糧食生産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動態監測,建立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情況通報機制,對問題突出的進行約談。在相關涉農項目安排上將糧食貢獻率作為重要考量因素。持續開展撂荒地專項整治,完善推動進一步盤活撂荒地的獎懲措施。開展糧食節約行動。
(二)穩定提高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萬畝以上、總産量穩定在710億斤以上。落實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和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穀目標價格補貼、種糧大戶補貼政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産糧大縣全覆蓋。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組織開展“稻香杯”暨農業豐收獎評選活動。積極助推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建設,加快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糧食園區。
(三)落實國家大豆振興計劃。開展大豆科技自強縣建設和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全程機械化試驗推廣。大力發展油料作物生産,深入實施“天府菜油”行動。支援建設木本油料産業集中發展帶。
(四)保障“菜籃子”産品供給。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生豬生産長效性支援政策,加強生豬産能調控,穩定基礎産能,防止生産大起大落,確保生豬出欄數量穩定在6000萬頭左右。推動牛羊禽兔産業高品質發展。嚴格落實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措施。穩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支援彭州加快建設“中國西部菜都”,提高蔬菜應急保供能力。健全“菜籃子”主要産品價格監測和預警機制。推行食用農産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健全農産品全産業鏈品質安全追溯體系。
(五)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各市(州)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嚴格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分類明確耕地用途,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油、糖、蔬菜等農産品及飼草飼料生産,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産,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於糧食生産,確保“良田糧用”。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不與糧爭地。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將一般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要做到年度“進出平衡”。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建立健全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管護全程監管機制,確保補充可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實現補充耕地産能與所佔耕地相當。完善跨市(州)補充耕地統籌管理辦法。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測,探索推行“田長制”,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全覆蓋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和改變耕地用途行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農村土地分級審查審核和風險防範機制。
(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嚴格按照“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穩定高産、生態友好”的標準,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4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40萬畝。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力度,落實中央和省市縣財政補助資金每畝共計不低於3000元的要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增加的耕地作為佔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所得收益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耕地品質保護,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按照中央部署啟動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及前期工作,全面啟動“十四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進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水庫除險加固。完善現有水利工程渠係配套,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整合資金解決好農業生産用水“最後一公里”問題。在新建重大水利工程沿線同步規劃、同步建設農田,增加水田面積。加強“五小水利”工程規劃建設和運作維護管理,推進機電(太陽能)提灌站、提灌設施建設和老舊提灌站更新改造,強化山坪塘運作維護管理。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七)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細化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1+37”政策。用好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加大脫貧縣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用好金融支援、保險保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加強資金項目資産管理。深化浙川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拓展中央單位、省直部門(單位)定點幫扶和省內對口幫扶、駐村幫扶成效。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
(八)完善監測幫扶機制。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納入監測範圍,簡化工作流程,縮短認定時間。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社會救助、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繼續開展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工作。
(九)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支援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産業,逐步提高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重,對原有的幫扶産業、幫扶園區、幫扶車間進行傾斜支援,補齊初加工、冷鏈物流、産品銷售等短板。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推廣用好“天府鄉村”公益品牌,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創建消費幫扶示範城市,持續帶動脫貧地區農産品銷售。穩定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業,統籌以工代賑、公益崗位、生態護林員等政策,確保有勞動力的脫貧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持續加大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力度。
(十)加強易地搬遷後續扶持。落實市縣領導聯繫易地搬遷安置點制度。加大易地搬遷安置點後續扶持項目謀劃和實施力度,完善提升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強安置社區治理,保障搬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搬遷群眾融入新環境新生活。抓好搬遷脫貧村剩餘掉邊掉角農戶搬遷工作。
(十一)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援力度。落實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支援政策。組織編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做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監測評價工作,加強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的工作指導。
三、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築牢現代農業發展支撐
(十二)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制定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持續推進全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加快建設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支援成都建設區域農作物種業創新中心,支援綿陽建設區域畜禽種業創新中心。高標準推進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三台縣國家級生豬現代種業園區和省級現代種業園區建設。加強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和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支援建設種業強市、強縣。加強種業智慧財産權保護,持續凈化種業市場。
(十三)深化農業科研院所改革。推進省屬農業科研院所改革,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建立健全適應農業科研行業特點的體制機制,激發農業科研院所內生活力。推動成立四川鄉村振興職業學院。
(十四)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持續開展農作物和畜禽育種攻關,組織推進“10+3”現代農業産業關鍵技術攻關,實施川豬、生物育種重大科技專項。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建設。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支援農業企業、涉農高校開展科技攻關。調整優化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佈局。推動“四川科技興村線上”平臺提質擴面。
(十五)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準。2022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提高2個百分點。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大丘陵山區和糧食種植機械補貼支援力度。實施丘陵地區薄弱機械化技術研發攻關項目。推進“五良”融合産業宜機化改造,將符合條件的農機納入首臺(套)政策支援範圍。優化農産品冷鏈物流中心空間佈局,以整縣推進試點縣為引領,持續推進農産品産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十六)加強農技推廣和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加強市縣鄉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組織農業科研院所組建科技小分隊,開展綠色高産技術模式整合推廣。落實動植物疫病防控屬地責任,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實行定責定崗定人,加強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等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和人畜共患病源頭防控。推進農業重大病蟲害和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加大檢疫監測和綜合執法力度,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
四、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持續推進“10+3”現代農業體系建設
(十七)培育優勢特色産業園區。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突出抓好糧食園區培育,完善園區分類創建和考評標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新認定一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現代林竹産業園區和農業科技園區。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培育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十億元鎮,支援創建一批國家農業産業強鎮,加快建設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種植園地分類優化改造,探索推廣低質低效經果林騰田上坡、糧經複合高效種植、稻漁規範種養等模式,盤活“四荒”地、恢復冬水田,建設以糧為主、糧經統籌、種養迴圈、“五良”融合的現代農業園區和“魚米之鄉”。
(十八)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完善農産品産後初加工基礎設施,提高鄉村農産品商品化處理能力。培育壯大一批對鄉村振興帶動效果明顯的農産品加工園區,深化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建設。推動一批農産品加工産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支援龍頭企業在鄉鎮建立“第一車間”。
(十九)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支援縣域綜合商貿服務中心、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村級連鎖商店和日用品便利店等建設。整合郵政、供銷、快遞等資源,加快縣鄉村三級電商和寄遞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中心鎮農貿市場建設。培育壯大農村電商市場主體。
(二十)支援鄉村新産業新業態發展。推進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和天府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建設,認定一批休閒農業重點縣,培育省級農業主題公園和休閒農莊。積極發展縣域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發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産業。支援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
(二十一)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一組一場”目標,實施現代農戶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繼續開展家庭農場示範創建。實施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開展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四級聯創和品質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繼續開展農民合作社高品質發展重點縣(市、區)培育行動。制定支援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措施。
(二十二)深化農業開放合作。推進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支援打造一批川渝毗鄰地區現代農業合作園區和成德眉資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園區。加快建設中法、中智等農業科技園。擴大優勢特色農産品出口。培育壯大農産品外貿主體,探索建立農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第八屆四川農業博覽會。
五、以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
(二十三)以片區為單元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統籌銜接“三區三線”劃定試點、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等工作,加快推進以片區為單元的鄉鎮級和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動産業佈局和資源要素向鄉村優勢區域集聚,增強中心鎮經濟、人口等集聚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統籌中心鎮與其他建制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揮中心鎮對片區産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的輻射帶動作用,構建片區差異化設施配套模式。持續推進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提升建制鄉鎮場鎮建設、管理和服務水準。健全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二十四)健全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機制。因地制宜、分區分類建設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堅持改造、保護、新建相結合,不盲目拆舊村、建新村。推廣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各方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落實村莊小型建設項目簡易審批有關要求,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建設項目,具備條件的可採取以工代賑等方式實施。
(二十五)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鄉鎮通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實施撤並建制村暢通工程和鄉村振興産業路旅遊路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水務工作,加大農村供水工程升級改造力度。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邊遠地區“光纖+4G”網路覆蓋。推動“智慧廣電”網路鄉村全覆蓋。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
(二十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五年行動。新改建農村無害化廁所60萬戶以上。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就地資源化利用。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推動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作管護。
(二十七)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鞏固上一輪退耕還林成果,加強天然林資源和古樹名木保護。推動農村河湖水環境治理改善。全面實施節水行動。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行動,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加強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推進草畜平衡發展。鞏固長江禁漁成果。紮實推進森林草原防滅火常態化治理工作。強化農業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
六、提升鄉村治理水準,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二十八)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行“四議兩公開”制度。規範村委會建設。推廣村級組織依法自治事項、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等清單制,規範村級組織機構牌子和證明事項,推行村級基礎資訊統計“一張表”制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指導各地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等做法,深入推進鄉村治理試點示範。
(二十九)建設平安法治鄉村。深化“六無”平安村(社區)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風險隱患資訊化排查處置機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完善防範和整治“村霸”問題長效機制。依法嚴厲打擊農村黃賭毒和侵害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開展農村交通、消防、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依法嚴厲打擊農村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優化農村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規範農村戶籍登記管理和農業人口統計監測。鞏固提升農業農村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果。抓好農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
(三十)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十大行動,創新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實施中心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建設。實施農耕文化保護傳承工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保護。
(三十一)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實施農民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強化農民工權益保障,加大根治欠薪力度,依法保護農民工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強農村地區勞動力培訓,確保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2500萬人左右。持續打造“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完善四川農民工服務平臺。
(三十二)關愛農村兒童和老年人。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加強政府購買服務資金保障。在涼山實施“樹新風促振興”暨婦女兒童關愛提升三年行動。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推進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建設,健全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關愛巡訪與幫扶制度。將農村“一老一小”關愛保護工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十三)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編制實施農村中小學、幼兒園佈局結構調整規劃,補齊農村地區辦學條件短板。強化鄉鎮衛生院能力建設,推進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合理引導靈活就業農民工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建設一批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
七、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三十四)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面實施《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規範建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善法人治理機制。繼續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有序推進合併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特別法人,僅以集體土地等資源性資産所有權以外的集體經營性資産對債務承擔責任,不得將土地所有權等法律法規禁止抵押的集體資産用於抵押。集體經濟組織獨資或合資設立的企業(企業集團)作為一般市場主體運作管理。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設立的企業之間設立“防火牆”,防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設立的企業經營不善而出現重大風險。縣(市、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規模和經營性債務規模的監測和風險提示。嚴禁將政府債務轉嫁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債務轉嫁給政府。
(三十五)深化農業農村領域重點改革。穩妥開展第二批省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開展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回頭看”。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規範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完善宅基地基層管理體系。加強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農村水權水價改革。深化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職業化試點,開展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
(三十六)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援力度,保持同口徑涉農貸款餘額和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持續增長。按規定組織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引導在川大中型商業銀行提升縣級機構授信放貸能力和效率,督促指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強化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將當年新增可貸資金主要用於支援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支援金融機構在農村設立金融綜合服務站。支援各地擴大優勢特色農産品保險範圍和規模。
(三十七)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等主體,開展以農業生産託管為重點的社會化服務,支援成立服務組織聯盟(聯合社)。開展第二批農業社會化服務省級重點縣建設,推廣“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農業共營制”“整村託管”等模式。
八、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
(三十八)落實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持續增加公共財政對鄉村振興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的投入,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加大政府新增債券資金對鄉村振興的支援力度。出臺關於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援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發揮省鄉村振興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擴大鄉村振興農業産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規模,不斷降低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門檻和擔保費率,提高放大倍數。鼓勵縣(市、區)按照産業規劃和有關規定制定産業發展引導政策,建立鄉村振興重點投資項目庫,大力推進産業招商。建立健全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的對接、服務和保障機制。建立市縣鄉領導幹部定點聯繫涉農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制度。
(三十九)強化鄉村發展用地保障。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探索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或在承包權不變的前提下通過經營權互換、出租、入股等方式,逐步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問題,配套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程,實現土地集中連片耕種。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産業發展用地。制定土地年度計劃時應安排不少於5%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重點産業和項目用地。
(四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全面推進人才招引、定向培養、在職培訓、人才援助、人才激勵等工作,明確年度目標,落實具體舉措。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建設一批鄉村振興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全面推行縣以下事業單位建立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陞制度。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推進新農科建設,支援涉農高校加強專業課程建設,支援職業院校按規定開設涉農專業。加快建立責任(鄉村、社區)規劃師制度。建設鄉村人才服務平臺。
九、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推進鄉村振興責任
(四十一)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産黨農村工作條例》,健全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三農”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省級領導分工聯繫推進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及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工作的機制。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完善各級各有關部門抓鄉村振興責任落實機制。建立市縣黨政主要負責人抓鄉村振興責任清單和縣(市、區)黨委、政府推進鄉村振興年度任務清單制度。制定市(州)、縣(市、區)黨政和省直部門(單位)領導班子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年度實施方案,繼續開展縣(市、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分類考評。將貫徹落實“三農”重大政策措施情況納入審計監督內容。加強各級領導幹部做好“三農”工作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新任職市(州)、縣(市、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鄉村振興專題培訓。
(四十二)建強黨的農村工作機構。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三農”工作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作用,一體承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議事協調職責。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機制,統籌考慮工作力量、規劃實施、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做到一盤棋、一體化推進。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充實工作力量,完善運作機制,強化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職能。
(四十三)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職責,深化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加強鄉鎮、村集中換屆後領導班子建設,全面開展農村基層幹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持續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用。完善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經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深入開展市縣巡察,強化基層監督,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強化對村幹部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