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業科技“含金量” 成都打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組合拳”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01 12:02:48編輯:黃成群

3月31日,“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在成都舉行,以進一步加強成都市科技特派員的交流合作,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平臺,促進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發揮專家優勢
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全面振興,還需要不斷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為讓更多實驗室裏科技成果走進鄉村振興一線,成都也不斷搭建科技成果對接平臺。在“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成果對接活動”上,三位專家帶來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
高質與高産的矛盾,一直是有機稻生産背負的“魚和熊掌”。如何破解?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呂世華多年來致力於研究水稻覆膜節水高産環保栽培技術。“水稻覆膜種植土壤溫度提高,有機肥料分解加快,稻田水分蒸發和肥料流失少。同時抑制了雜草生長,減少了水稻病害的發生。”據呂世華介紹,水稻覆膜節水綜合高産高效技術,不僅實現早種早熟、增産增收,還能節水抗旱、省肥、省藥、省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自2020年秋季開始,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研究員曾先富及團隊把簡陽市禾豐鎮丙靈村作為基地,開展了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示範工作。經過系列的品種引進、田間設施優化改進、技術培訓與手把手教授操作、技術規範貫徹、田間技術指導,2021年林下赤松茸的設施優化程度、田間標準化種植水準、赤松茸長勢均比2020年更優、更好,畝産值超過10000元,畝純收入超過5000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聯合湖南師範大學,通過花䱻和唇䱻雜交選育技術,進行水産新品種育種攻關。”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水産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霞介紹,結合花䱻繁殖優勢和唇䱻生長優勢,選育出適宜生産所需的體型好、長勢快、易飼養、易捕撈、批量化生産的新品種。目前,已在水産種業園區、種苗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等進行示範。“這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將推動漁業高品質發展。”
以高品質科技供給賦能鄉村振興也得到了農戶的支援與肯定。“我們在水稻機械化種植以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有較大的技術需求。”石王村村代表表示,此次參加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就是希望能夠與技術專家面對面交流,“科技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只靠我們自己,技術、思想上都有局限。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新技術在我們村得到推廣應用。”
為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鼓勵支援科技特派員實施聯合攻關
作為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科技特派員也是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成都,“科特派”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一直活躍在鄉村田野一線,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數據顯示,2021年,市科技局按照四川省”一縣一團“組建科技特派員的要求,選派各領域農業專家209名,實現了成都市所有區(市)縣全覆蓋。
與此同時,為提供精準科技服務,採用“網際網路+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等方式,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共開展培訓、諮詢和指導200余次,培訓農戶上萬人次,重點培訓幫扶對象6000余人次,廣泛開展農業科技服務,解決生産難題,為産業發展提供支撐。
作為簡陽市科技特派團團長曾先富,已是“科技特派員”的”老兵“。“鄉村振興需要産業興旺,而發展任何産業都離不開科技。科技在提高農産品品質、資源利用率、品質水準上都起到關鍵核心作用。”在曾先富看來,科技的魅力正在於此,讓一畝田地發揮出兩畝田甚至是三畝田的效用,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據了解,為進一步發揮好“科技特派員”的作用,今年,市科技局將結合“四川科技興村線上”平臺建設,隨時隨地通過平臺接受農民諮詢,做到遠端服務、線上指導、即時反饋,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和優勢;摸清摸透各功能區、農業科技園區的農業産業發展技術和項目需求,整合科技特派員資源,搭建精準對接平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鼓勵支援科技特派員圍繞成都市優勢産業、主導産業實施聯合攻關科技項目。
同時,強化人才支撐,培養壯大隊伍。篩選與各區域主導産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專家人才,形成科技特派員後備庫;逐步擴大科技特派員選派範圍,增加農業上下游産業鏈相關專業人才,打造科技特派員全産業鏈人才隊伍;數量上逐步增加成都市科技特派員隊伍,完善梯級人才結構,形成省-市-區縣三級隊伍。(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