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川北地區種業創新科技成果發佈會舉行

“共建·共用·共發展”川北種業産業強力聯動,合力振興種業“晶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30 21:15:32 編輯:余淑萍 點擊:
12月30日,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綿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川北地區種業創新科技成果發佈會在綿陽市舉行。

大會以“共建·共用·共發展”為主題,展示川北種業最新科研成果、發展成就的同時,為川北地區農業科技聯合創新搭建跨區域、全産業鏈開放式交流合作平臺。通過凝聚區域共識,加強區域交流,促進區域合作,建立川北及周邊地區種業聯動發展朋友圈,為做強四川種業“晶片”貢獻川北智慧。
大會凝聚全國、省市、川北地區政企學研各界力量,設置種業創新科技成果發佈會+主題報告、兩場分會場、現場參觀考察、企業地展、現場品鑒等多場活動,探討當下種業新趨勢、洞見種業新風向,匯聚線上線下、場內場外同頻共振、輻射川北乃至全川的種業振“芯”強大合力。

共建
匯聚種業科創合力,點亮川北地區種業版圖
“種業,國之重器、農業晶片。作為種業大市,綿陽率先在全國出臺'1311'種業強市建設體系,深入實施改良品種、提升品質、打造品牌'三品'工程,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種業,努力建設全國種業強市。”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李雲致辭表示,綿陽作為省委確定的川北地區副中心城市,將努力展現更大擔當、彰顯更大作為,與川北地區兄弟市州共同為國家種業振興貢獻更大力量,助力川北地區種業振興。
“振興川種,使命光榮。”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楊秀彬講道,以綿陽為代表的川北地區種業在生豬育種、糧油制種、蔬菜良繁、牛羊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希望綿陽市、廣元市、巴中市、德陽市、遂寧市、阿壩州凝聚區域協同發展共識,共同搭建交流平臺,深化對接合作,建成一批高品質制種基地,打造一批高水準育種平臺,培育一批高科技種業企業,形成全省種業振興先行示範區和融合發展試驗區。”
作為本次成果發佈會的重磅環節,川北地區(毗鄰城市)依次發佈種業創新成果,閃爍著種業科技光芒的川北土地上,碩果纍纍。
德陽,油菜制種特色鮮明,擁有兩個國家級油菜制種大縣;廣元,擁有全國最大的標準化黃茶生産基地,首個世界紅心獼猴桃紅陽獼猴桃暢銷各地;遂寧,水稻制種近2萬畝,高標準推進射洪市現代種業園區建設;阿壩州,金川耗牛、賈洛綿羊、藏雞等高原特色品種産業穩步發展;綿陽,生豬、糧油、蔬菜三大種業齊頭並進……隨後,推介人共同點亮川北地區種業地圖,為種業科技聯合創新聚共識、匯合力,將成果發佈會推向高潮。
作為主發佈城市,綿陽是全國五個種業大市之一,是種業門類最齊全、整體實力最強勁的市州。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棟就綿陽種業發展及重要成果作推介。他介紹,生豬種業方面,綿陽是西南生豬種業高地,有全省唯一的國家區域生豬種業創新中心、唯一的國家生豬種業培育園區和唯一的省級生豬種業培育園區,有3個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糧油種業方面,綿陽是國家小麥、水稻、油菜原原種基地,雜交小麥的研究代表了全國最高水準,還是全國3個、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産基地市”;蔬菜種業方面,擁有全省唯一的省級蔬菜種業培育園區,建成標準化繁育基地1.8萬畝,選育的萵苣、胡蘿蔔種子銷售量分別佔全國生産用種量的40%和60%以上。
隨後,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伍修強為川北地區生豬、糧油、蔬菜三大種業創新聯盟授牌,綿陽市農科院代表作為聯盟發起單位代表宣讀倡議。
“川北地區具有類似的生態氣候特點,農業種質資源豐富、産業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綿陽市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聯盟將通過創新科技攻關機制模式,打通科研單位與企業,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道,著力解決資源分散、各自為戰、轉化效率不高、産學研協同不足等難題,打造科技與種業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全力打好種業翻身仗。

共用
齊聚行業領袖專家,洞見種業新風向
大會構建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企業翹楚的合作交流平臺,匯集包括農業農村部及省市領導、院士專家、川北地區市(州)及有關縣(市、區)嘉賓,種業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代表等各方嘉賓。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農村部飼料工業中心主任李德發作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譙仕彥院士作《生豬産業卡脖子問題要素分析》主題報道。“生豬産業'卡點'擺在首位的是品種,需要突破遺傳育種與繁殖技術。”譙仕彥就主要育種技術功能基因組學、基因組操作技術、幹細胞育種技術、繁殖調控等進行介紹。
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書記劉錄祥圍繞空間站時代的航太育種進行線上主題報告。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太空育種最大優勢在於空間誘變材料的有益變異率高、育種週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制出高産、早熟、抗病等性狀優良的種質資源。他講道,航太育種歷經30年發展,取得了標誌性成果,如魯原502小麥,大面積畝産超過800公斤,累計推廣面積近1億畝。“從2022年開始,航太育種進入空間站時代,航太育種目標,一是助力種業振興,二是服務太空旅行。”
此外,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解碼四川蔬菜種業新優勢;鐵騎力士公司介紹從國外引種到自主繁育的黑豬産業鏈陣型建設;先正達集團就種業風向及市場擴張策略進行主題報告……來自全國、省內多位種業領域頂尖院士或專家智慧飛揚,為川北地區種業創新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思維的碰撞從主會場延續至分會場。在川北地區種業振興圓桌會議上,四川種業集團、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阿壩州農科所以及川北地區各區縣作主題分享;在川藏黑豬産業創新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以及畜牧領域領軍企業等各方代表,就川藏黑豬産業創新發展展開交流探討。

共發展
凝聚科企聯動之力,築牢農業現代化發展根基
實現種業振興,關鍵在於發揮好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的骨幹力量。
當天,與會嘉賓深入三台縣國家區域生豬種業創新中心、鐵騎力士綠溪優食谷、明興農業國家核心育種場、綿陽市農科院、國豪種業有限公司等,一路參觀考察綿陽市種業發展情況。
在地展現場,綿陽糧油、蔬菜種業企業、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市農科院等24家單位攜約550個優新特色品種進行展示。這些各領域的“頭號種子”包括生豬、水稻、小麥、油菜、玉米、蔬菜、薯類等品種。其中更有榮獲四川省“稻香杯”優質米一等獎的泰優粵禾絲苗、泰豐優736、智兩優533,榮獲四川省“稻香杯”優質米優質獎的深兩優粵禾絲苗等品種。
要實現科技強農,農業領域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至關重要。大會當天,江油市同步舉行四川(江油)生豬種業園區研發服務中心開放儀式。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主體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搭建了研發、交易、服務、展示、資訊“五大平臺”,並授予“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江油種業分中心”牌。(余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