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陽市公安局聚焦平安綿陽建設,以資訊化為引領,以基礎建設為支撐,紮實推進綿陽市立體化資訊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創新升級,有力地服務和保障了全市社會治安大局持續平安穩定,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命案現案破案率連續十年達100%,今年6月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以來,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0.4%,治安案件受理數環比下降40.5%,打造了“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的綿陽城市新名片。
立體佈防,建好群眾身邊“護城河”
緊緊盯住相鄰市域交界的重點區域,高速公路、國省幹道、縣鄉道路,從科學分級、等級響應、梯次用警的實戰出發,配套三級響應勤務機制,在全市建立完善環主城區、環市域、環縣域為基本模式的多層級、網格化防控體系,常設平武北山、北川墩上2個公安檢查站,在等級勤務時適時啟動10個環主城治安卡點、13個環綿治安卡點和若干街面治安臨檢點,有效發揮風險過濾作用,全面築牢環綿治安防控圈,圈層查控網路基本成型。強化感知體系建設,建成綿陽火車站、凱德廣場2個街面聯勤警務站,大力推進智慧派出所、智慧社區警務、智慧內保、網路社區警務建設,整合運作公安派出所125個,規範建設社區警務室354個,建成智慧平安小區881個,特警快反點19個,交警執法服務站7個,交通數字警務室84個,構築起“點、線、圈、面”分層布警、縱深管控的立體化防控網路。
警民聯防,前置風險隱患“防火牆”
建立網格化管理服務站與警務室“站室合一、工作一體”模式,4193個網格的4648名專兼職網格員協助社區民警共同開展資訊採集、糾紛化解、隱患排查和防範宣傳工作。探索建立“社區民警發現問題,綜治部門通報問題,主管單位督辦問題,責任單位整改問題,公安機關驗收問題”的“綜治警務”模式,充分運用和借助政法綜治部門的考核通報、約談警示、媒體曝光等多種手段,實行“黃橙紅”三色預警、分層管理,以利益制約推動問題整改。推動“一村一輔警(警務助理)”100%全覆蓋,“涪安聯盟”“花城管家”“羌城衛士”“詩城義警”等平安類社會組織在化解矛盾糾紛、開展基層治理、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平安鄉村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要素嚴防,擰緊重點領域“安全閥”
以實名制登記管理為核心,全面推廣社會化資訊採集應用,對重點行業場所各類要素資訊進行實時匯聚、全面整合,確保採集率達100%,實現閉環式管理、全流程追溯、預警性推送。對旅店、典當、開鎖、印章刻製、廢舊回收、機動車修理、歌舞娛樂等傳統重點行業場所,依法落實行政許可、備案登記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強化日常監管和集中整治。創新新興行業治安管理,制定完善寄遞物流、無人機、網約房等新業態管理規範,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可信網際網路資源,強化日常安全監管,建立部門間資訊共用、聯合執法、聯合懲戒機制,形成聯管聯控合力。全面落實企業、單位管理主體責任,強化槍支彈藥、民爆、煙花爆竹、管制器具和劇毒、易制爆、易制毒、放射性、散裝汽油、射釘器材等源頭管控、流向管控和末端管控,嚴格購買、銷售、倉儲、運輸渠道和使用環節治安管理。
情指導防,盯住預警處置“風向標”
構建公安扁平化指揮體系,實現了對警務資源的“一圖式”展示調用、對作戰單元的“一鍵式”指揮調度、對指令資訊的“一網式”快速流轉,完善了自動關聯資訊、智慧警單錄入、扁平指令派警、資訊現場查詢等功能,“實戰需求決定情報模式,情報體系主導警務實戰”良性迴圈模式基本形成。依託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打造資訊深度分析應用“加工廠”,建立健全系列相關模型,設計完善計算及運作規則,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數據的價值,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由“被動應對”到“實時掌控”、“事後追溯搜尋”到“事前預警預防”的轉變。堅持“常態、共用、聯動、共贏”原則,建立起治安動態資訊分析研判機制、社會面等級防控工作機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資源資訊共用機制、突出違法犯罪嚴打整治機制等一系列治安防控工作機制,社會治安防控整體效能顯著提升。(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