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平武:回收再利用 廢棄秸稈成了“香餑餑”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24 11:13:52 編輯:余淑萍 點擊:
曾經,玉米、稻穀、油菜等農作物的秸稈多用作柴火做飯,抑或是就地焚燒,對空氣品質和環境衛生都會産生極大的影響。近年來,平武縣古城鎮積極探索秸稈回收再利用,減少污染,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8月23日,在古城鎮陽南村槐樹坪,46歲的村民王國銳將放倒的玉米秸稈裝上三輪車,準備拉回作為村集體經濟飼料進行利用。
“如今秸稈有用處了,空氣也清新了,還能産生效益,真是一舉多得。”王國銳介紹説,以前將秸稈曬乾後拿來煮飯,後來路通了,有了電、天然氣後,秸稈就漸漸沒人要了,基本上都在地裏燒了。近年來,村裏通過“大喇叭”宣傳秸稈禁燒,還通過村民小組會議、農民夜校等幫助村民算好秸稈綜合利用的成本賬、增收賬和生態賬。
過磅除皮、算賬領錢……王國銳和其他農戶一樣,將秸稈運到古城鎮陽南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肉牛養殖廠,現場就獲得了收益。
“我們將本地的玉米秸稈、稻草秸稈和酒糟混合成飼料來喂肉牛,牛肯吃,對肉質的改良效果也好。”平武縣古城鎮陽南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肉牛養殖廠負責人王國強表示,目前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預計在年底出欄49頭,按目前的行情銷售額達102.9萬元,純利潤在11.76萬元左右。據了解,陽南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肉牛養殖廠需要玉米秸稈、稻草秸稈和酒糟等,已收購了30余噸玉米秸稈,預計今年能夠收到150噸左右。這樣既解決了老百姓的秸稈處理難問題,也解決了農場喂料問題。
這只是古城鎮秸稈綜合利用的一個縮影。為有效解決秸稈亂堆亂放,防止秸稈露天焚燒,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古城鎮實施秸稈禁燒網格化管理,分別在建新村、陽南村、火炬村三個村建立收貯站,積極構建“組有堆放點,村有收貯站,鎮有收貯中心”的收儲體系,實現了鎮內全域集中處理,有效解決了秸稈亂堆亂放和肆意焚燒問題。同時,該鎮動員農戶與養殖場合作,採取青貯、黃貯等方式飼料化處理秸稈,以水稻、玉米秸稈作為羊肚菌等食用菌生長覆料,食用菌長成採摘後,秸稈就地腐化作為有機肥直接還田,形成“秸稈-食用菌-有機肥”的生態迴圈利用。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古城鎮作為平武縣的農業大鎮,大春種植玉米22000畝,水稻327.02畝,薯類、豆類、蔬菜等4513.47畝;小春種植小麥500畝,油菜24000畝,蕎麥、蔬菜等2340.49畝,秸稈的生態化處理一直是困擾該鎮綠色發展的一道難題。該鎮黨委書記劉存樹表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著眼“把實事辦實、將好事做好”這一原則,改變思路由禁轉疏,多措並舉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其中,2000余畝玉米秸稈和327.02畝水稻秸稈用作青飼料回收利用,300噸秸稈作為燃料進行二次利用,7萬噸秸稈實現了還田再利用,環保效能大大提升。”
平武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大對古城鎮等地秸稈綜合利用成效的宣傳,堅持“疏堵結合”原則,進一步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政策、科技支撐等體系建設力度,將以農作物秸稈就地覆蓋還田肥料化、家庭炊事能源化、餵養牲畜飼料化利用為主,種植食用菌基料化、編制工藝原料化利用為輔,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楊稚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