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正午,驕陽當空,涪江三台縣柳林村段河畔,一個身影格外忙碌。
潼川鎮柳林村護河隊成員陳亮正仔細巡查著水面清潔。無論日曬雨淋,堅持巡河,清除水域垃圾,是他雷打不動的任務。
上百個清晨、黃昏時光,陳亮就沿著河道走走停停,遇到有垃圾、河流顏色有異常,立馬清理;如果河道沒有異常,他便自得其樂享受河邊風光。
柳林村位於三台縣潼川鎮北部,是三台縣二水廠取水口所在地。
“二水廠附近是禁養區,不準村民放牛放羊,但一組河壩遊玩的人多,容易産生白色垃圾,三組和五組洄灣處容易堆積漂浮物,影響了我們母親河的美觀。”談起轄區內河、庫、塘、渠的每個角落,陳亮如數家珍。
記憶中清澈的河流悄然變成了“臭水溝”。問題如何解決?隨著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的開展,水面清潔行動向村級延伸,當地在已有河長、巡河員的基礎上,組建護河隊,通過常態化開展義務清掃、河道巡查工作,清除水面漂浮物和水葫蘆等外來入侵物種以及河岸兩側垃圾、雜草和淤泥,長效保護流域水生態環境。
柳林村護河隊成員以沿線熱心環保的村民和志願者為主,護河隊經常分成小隊沿著河道巡邏。大家一方面自發保護母親河努力保證水面整潔,另一方面還在洄灣處設置隔離帶,從根本上阻斷垃圾聚集。
“現在三台縣城25萬居民自來水全是來自二水廠,每個月在我們柳林壩取水量都達到140萬噸。”陳亮説道。
近年來,全市各地主要河湖水環境品質顯著改善,全市納入國家、省考核的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持續達到100%;涪江綿陽段出境斷面水質由Ⅲ類提升並長期保持Ⅱ類。
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建設美麗四川、創建幸福河湖等治蜀興川決策部署,5月中旬,綿陽市印發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方案》,將城鄉水環境治理改善作為全面提升城鄉環境顏值的重要內容之一。
《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4年,全市範圍將組建100支城鄉護河隊作為考核驗收轄區水環境管護治理的一項硬指標,以此推動基層各級各地調配充實河湖一線管護人員力量,強化河庫、溝渠、塘堰管護隊伍建設,有效破解當前基層普遍存在的河湖一線管護人員老化、力量薄弱等現實難題。
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推進,建立市、縣兩級財政投入機制,統籌整合相關項目資金,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運作維護資金,綜合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工代賑、村民自建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優化環境提質資金保障,強化大數據等技術推廣運用。城鄉水環境管護治理保障融入城鄉環境綜合提質資金、技術保障平臺後,將逐步有效解決基層河湖管護工作資金保障無渠道、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短板、部分已建污水處理場(站)運作維護難落實、基層河湖監管資訊化水準受經費制約等共性問題,河湖長制“最後一公里”將有力打通。
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展開以來,為全市河湖長制工作裝上了“新引擎”,河湖常態管護注入新動能,涪江新龍舟碼頭、河長制文化公園、芙蓉花溪等城鄉水環境、水文化、水生態景觀效果持續顯現,各地正以實際行動美化河湖顏值,回應人民對美麗環境期盼。
初夏的魏城河裏水波盪漾,石橋下,清澈的河水歡快地流淌。在遊仙區河湖保護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河道管護協會護河隊也主動參與進來,成為水面清潔行動中的新“風景”。
這個村民自治性質的護河隊,不僅自發參與到水面清潔行動工作中,還積極引導群眾實施河道群管群治。
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庭,從一個棟樓到一個小區,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定期清理河面漂浮物、打撈水葫蘆,清理河道湖面,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余平方公里。
“你知道幾年前這裡什麼樣嗎?”沿河居民李慶德指著河流,自問自答:“這裡曾到處是垃圾和污水。如今,魏城河的水質越來越好。空閒時間,我喜歡泡杯茶坐在陽臺上看水鳥嬉戲。現在才覺得,臨河的房子買得值!”
“樹立‘人人有責’的理念,讓群眾參與到保護水環境之中,才是治河的根本之策。”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正積極總結和推廣基層實踐經驗,以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為抓手,探索創新以民間護河隊為載體,構建“黨政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共治”的基層水面清潔管護治理平臺,著力消除農村水域“臟亂差”現象。(綿報融媒記者 李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