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脫貧,産業為基;鄉村振興,産業先行。今年以來,在緊鑼密鼓推進“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活動進程中,北川羌族自治縣政協充分結合縣委提出的“産業倍增發展攻堅行動”,聚焦現代農業産業園區提質增效、培育壯大全産業鏈、發展鄉村旅遊等新産業新業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發動委員擔當履職,不斷助力促進農村産業發展。廣大政協委員帶著使命下沉一線,投身“雙促”,共同為鄉村振興按下了“快進鍵”。
“新委員”帶來新産業
“去年10月一期工程建成投産,兩個月産值就達到了1600余萬元。”5月24日上午,位於擂鼓鎮東西部協作産業園的四川百食好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肉製品調理生産線上,幾十名工人正在忙著分割、腌制、整形、包裝,縣政協委員、該公司董事長李明説。
百食好公司于2020年底由北川政協引進,是一家主要從事進口牛肉加工的企業,擬投資5000萬元建設萬噸牛肉深加工項目。在北川,這是一個全新的産業。“為餐飲企業提供標準口味、標準形態和標準重量的標準化食材,幫助他們節約人工、減少損耗,並且更利於連鎖餐飲企業原材料供應鏈體系的建立。”李明介紹説,公司目前已有近百名員工,其中80%以上是北川本地人。“將來二期建好投産時,用工至少要增加到四五百人。”
29歲的王冬梅是擂鼓本地人,去年5月應聘進入百食好,如今已是公司物控部負責人。“我以前在外地打工,現在就在家門口上班,每個月有幾千元的收入,非常滿意。”王冬梅説,公司不但解決了本地一大批人就業,還極大地促進了消費,帶動了人氣,所以很受老百姓歡迎。
雖然今年的疫情給生産經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李明和員工們依然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李明説:“我個人是縣政協委員,我們公司是縣政協授牌的‘優秀雙助企業’,作為公司負責人,我有雙重責任和義務繼續做好‘雙助’工作,把公司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牛肉調理食品企業,為北川鞏固脫貧和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老委員”尋求新突破
“雙助”活動開展以來,白坭鄉構枝村的村民們再也不用為豬雞牛羊的銷路發愁了,因為全村的土特産,都被人長期包收包銷了。這個人,就是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羌妹子”的縣政協委員、北川羌妹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涂蓉。
連續兩屆當選縣政協委員的涂蓉,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農特産品本土品牌,“羌妹子”臘肉、菌類、雜糧和調味品等,早已名聞遐邇。目前,她除了在永昌鎮開辦一家“羌妹子山莊”外,還在綿陽、德陽等地開了5個專賣店,旗下産品進入多家大型商超。涂蓉告訴筆者,“羌妹子”實業公司有42名員工,大多來自全縣各地農村,其中還有3名殘疾人。雙腿截肢的張遠波,就在“羌妹子”網店當客服,每個月收入達4000來元。
為了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涂蓉在北川政協和相關部門的支援下,積極調整産業結構,不斷豐富經營內容。去年,她與通泉鎮幸福村和白坭鄉構枝村的養殖戶簽了代養協議,由公司提供仔豬和技術,然後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包回收。除了生豬,村裏的雞鴨牛羊和其他土特産,也都是她的收購對象。“去年産值900多萬元,今年能達到1000多萬元。”涂蓉説,目前公司正在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新産品,準備著手生産臘肉醬和系列即食乾果,同時在山莊開闢體驗場所,通過直播等方式吸引遊客來體驗北川特産的製作過程。
“北川有很多優質的土特産,現在外面喜歡北川産品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只要我們用心做,是非常有前途的。”樂觀直爽的涂蓉指著大門口挂著的“優秀雙助企業”牌子,笑著告訴筆者,未來的“羌妹子”,會吸納更多的人員就業,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一定不會給這塊牌子抹黑!”
“産業夢”造就“金飯碗”
隨著“文旅興縣”戰略的大力實施,近年來北川的文旅産業發展勢頭強勁,鄉村旅遊的熱浪更是此起彼伏。一批縣政協委員也積極投身文旅産業,以排頭兵的姿態助力脫貧鞏固、助推鄉村振興。
“這次縣上整治道路交通條件可以説是力度空前。從鄉上到淩冰溝口的8公里旅遊資産路正在建設,其中6公里多在我們村。今年我們村還爭取到了1000多萬元的項目,包括地災治理、修堡坎和打造民宿等。”5月23日,縣政協委員、青片鄉正河村支部書記何飛告訴筆者,2020年“8.11”特大洪災後,由於旅遊基礎設施全面損毀,村裏的旅遊業整體關停,經過近兩年的艱苦重建,終於可以在明年開年時重新開門迎客了。
正河村位於小寨子溝風景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深厚,更讓村民們自豪的,是村裏有4個縣政協委員:楊華武、楊華娟、陳雲珍、何飛。楊華武負責的北川民族歌舞團,吸納了七八個能歌善舞的村民為團員;羌繡非遺傳承人楊華娟和陳雲珍,為村裏的繡娘們創造了提升技藝和就業的機會。“去年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是2萬多元,等明年我們的鄉村旅遊恢復了,收入翻番是沒有問題的。”何飛説,“鄉村旅遊是我們村的‘金飯碗’。”
在壩底鄉山岔溝村海拔1200多米的高半山上,一個由高端私密雲嶺野墅、雲嶺星宮、雲嶺爾瑪文化廣場和六色薔薇生態網紅停車場、溝渠溯溪遊步道等組成的“山岔溝風景區”,近日正式建成投運,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斥資3000余萬元打造該風景區的,是縣政協委員、土生土長的山岔溝村人侯旺成。以前長期在外發展、事業有成的他,懷著報效家鄉的決心返鄉創業,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的同時,他還成立了家庭農場,進行高山蔬菜種植和生態黑豬養殖。“目前長期在景區務工的有40多個村民,月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還有60余戶參與養豬養雞,每戶年收入至少在5萬元以上。”侯旺成説。
54歲的村民唐守銀,從2019年景區開建就長期在此務工。“到現在已經掙了20多萬元了。”唐守銀告訴筆者,他的兒子也在景區工作,當廚師。“現在再也不用遠天遠地去打工了,在這裡收入也不錯,我們很滿意。”同在景區務工的另外幾名村民,笑呵呵地表示:“鄉村振興,侯委員這個頭帶得好!”
在北川,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各條戰線的委員們,正在縣政協的指導和支援下,為産業發展不遺餘力地發揮著光和熱,全縣各處鄉村,也因此愈加生機勃勃、活力無限。(楊檎 張延 玖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