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進村後,我在家門口打工,每年至少增收2萬元。”5月初,在涪城區豐谷鎮致富村亞蘭國色牡丹園裏,村民陳加龍正在查看牡丹果的長勢。近年來,該牡丹園依託核心種植基地,做活三産融合文章,奏響鄉村振興“變奏曲”。
陳加龍所説的“牡丹花進村”始於2012年,四川俊文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瞄準牡丹食用油産業前景,在致富村流轉300畝土地種植鳳丹油牡丹。
隨著産業進村,村民感受到了系列變化:荒田坡地變成了花園,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到種植基地上班掙錢……“2016年,300畝試點基地擴大到500畝,涉及花卉種植、除草施肥、切花銷售、採摘牡丹籽等,每年土地流轉費10余萬元,常年合同用工20多名。”致富村村支部書記梁剛告訴記者,依託春季的牡丹花海,致富村自2017年起已舉辦了五屆牡丹文化旅遊節,成為鄉村旅遊打卡地。
一邊農旅融合,一邊輻射帶動,奏響鄉村振興“二重奏”。隨著種植技術日趨成熟,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不少村民也從務工參與變為自發種植。到2017年,公司以“基地+合作社”模式帶動120戶村民種植上千畝牡丹;到2020年,又託管了三台縣、遊仙區、梓潼縣等種植基地,整體規模達2萬畝。
“基地向各地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再按市場價統一收購牡丹籽,並通過專業合作社進行分紅。”四川俊文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蘭一邊翻開臺賬一邊告訴記者,公司通過專業合作社或村集體經濟組織,完善訂單分紅新模式,讓農戶成為産業發展的直接受益者。目前,已帶動1000余戶農民參與油牡丹産業,平均每戶實現增收2萬元以上。
鄉村振興中,如何立足規模種植延伸産業鏈?致富村打出一張“科技牡丹”牌——此前,綿陽採摘收購的牡丹籽,多銷往外地加工,處於産業鏈下游。2021年,經鎮村批准後,公司租用閒置的村兩委辦公室,投入一條年産500噸的油牡丹精加工生産線。去年,加工牡丹籽180噸,生産牡丹油30噸,産值900萬元。
工業生産線帶來的含金量,讓村民嘗到了新甜頭。去年以來,公司還與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瞄準醫用、生物製品、日化用品等領域發力。“隨著研發深入,將提升原料利用率,同步提高收購價,提振種植農戶的信心。”王小蘭期待,依託牡丹種、養、産、學、研一體化發展,解鎖更多財富密碼,持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綿報融媒記者 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