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人才工作:讓科技城成為八方英才嚮往之地和奮鬥熱土

——全市人才工作綜述

來源: 綿陽新聞網 時間:2022-05-09 09:14:11 編輯:梁鑫泰 點擊:
2021年11月,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劉倉理、唐志共、胡曉棉成功當選。至此,綿陽科技城人才公園的“院士廣場”上,“星光柱”數量再次增加,匯聚了以30名院士領銜的“頂流天團”,綿陽院士人數佔全省半數。
2022年4月,綿陽出臺“人才十條”新政,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同步拿出6385個崗位招引高層次人才,市本級213個事業編制崗位就吸引7919名碩博人才報名。
科技城擘畫著一張怎樣的科技創新藍圖,吸引諸多“最強大腦”匯聚於此?
夢想凝聚力量——近年來,綿陽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勇擔中國科技城建設使命,堅定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以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範區建設為引領,以打造國防科工人才高地為重點,奮力建設讓各類人才夢想成真、人生出彩的創新創業高地。
綿陽萬馬奔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4868243人,其中,全市人才總量突破80萬人,專業技術人才達24.1萬。
“尚賢者,政之本也。”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管人才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市委“定期議才”,市委主要領導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為人才工作舉旗定向。全市人才工作“一盤棋”,人才發展迎來又一春。
實施四大行動 聚天下英才共建綿陽
不論是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還是學有所成的技術專家,抑或是準備帶項目創業的商界新銳,都能在綿陽的人才“地圖”中尋找到個人的定位。
來自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賀偉,在“科技城人才計劃”支援下,創辦了綿陽人眾仁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微波應用研究,成為全球唯一替代放射源進行薄膜線上分析檢測的科研團隊領軍人。
2018年,綿陽市創新推出“科技城人才計劃”,著力引進聚集高精尖缺人才團隊,提升科技城引才品質。在實施過程中,引入專業第三方機構開展項目評審工作,以“跳出綿陽的視野看綿陽”。4年來共資助團隊176個,發放資助資金1.6億元,共集聚創新創業人才2394名,帶動所在企業新增營收205億元。
青年人才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力量。去年9月,“全球青年學者論壇”綿陽科技城專場活動與第九屆科博會交相輝映,200余名碩博人才齊聚綿陽。“兩天行程滿滿,收穫滿滿,深深感受到了綿陽市委、市政府禮遇人才、重視人才的誠摯,畢業後我將把綿陽作為求職首選地。”來自廈門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的重慶籍博士研究生譚春華説道。
做大人才總量,一靠引進,二靠培養。“科技城育才計劃”就是這樣一個系統性人才培養計劃,採取“分類分層、逐級遴選、定制培養”模式,10年內遴選培育63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
“是綿陽對技能人才的重視,讓我走到今天。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才用好這個大舞臺,快速成長。”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從普通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的九洲技師學院副院長遊洪建,在榮獲被譽為“工人院士”的中華技能大獎後,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些年綿陽人才工作的變化和感受。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如何將優質人才引來鄉村?鄉村人才振興計劃圍繞全市重點農業産業,打造“一品一支人才隊伍”。從首都北京到平武山溝,從生態學博士變身山村養蜂人,2019年,平武縣依託上級優惠政策,從北京引來了山區的第一位博士張玉波,在“蜂博士”的勤懇鑽研下,周邊農民養蜂增收,走上了“甜蜜”小康路。
搭平臺促改革 匯聚人才創新強大合力
人才平臺不僅是綿陽招攬八方人才的“梧桐樹”,也是成就人才事業的“大舞臺”。
2021年底,中國(綿陽)科技城先進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通過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用的科技協同創新示範平臺,聚焦核技術應用、鐳射裝備等優勢領域,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材料學科是西南科技大學的優勢學科。2018年,科技部確定省部共建環境友好能源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該校,力爭把實驗室建成立足四川、輻射全國的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基地。目前,綿陽已建成省級院士産業園4個、省級融合人才創新創業基地5個、省校(院企)産學研協同創新平臺2個。
搭建平臺的同時,綿陽也在思考,一些院所企業、科研人員存在轉化科研成果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壁壘如何破?
作為唯一入選全國首批科研人員激勵計劃試點的地級市,綿陽破除體制機制壁壘,放活人才管理、用活增收機制,釋放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活力。
“改革紅利”釋放為“人才紅利”,綿陽再次迎來“創新力大爆發”。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國家級科技獎勵14項,省級科技獎勵121項;獲批建設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市,新增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5萬件、3萬件。
提升服務“溫度” 打造一流人才發展生態
綿陽通過提升“軟環境”免除人才後顧之憂,許多有衝勁的創新“種子”終破土而出。
時間回溯。去年9月8日,作為人才金融合作品牌的“綿州金英薈”,來到涪城區舉辦專場活動。金融機構為5家企業授予2500萬元貸款額度,再一次為人才創新創業“注入”金融力量。
金融助力,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綿陽出臺《金融支援人才創新創業十條措施》,組建9家人才金融特色機構,研發22款人才金融專屬産品,推動解決人才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累計助力人才融資8.5億元。
2019年9月,綿陽市決定為優秀人才發放人才卡,為115家用人單位的1000余名持卡人才提供子女就學、家屬就業、醫療保健等優待,讓各類人才在綿陽這塊創新創業熱土上發光發熱。
2020年,中國(綿陽)科技城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被評為全省第一批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截至目前,共向用人單位輸送各類人才近10萬人次。
定目標向未來 瞄準人才高地堅毅前行
2021年12月30日,省委人才工作會議響亮提出:推動綿陽建設國防科工人才高地,這為做好新時代綿陽人才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
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第一次會議指出,要站在對綿陽長遠發展負責的高度,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開放的理念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奮力開創綿陽新時代人才工作新局面。
“必須要把綿陽建設成各類人才嚮往之地!”當前,人才興市已然成為全市上下一致共識。
如何“聚”?這是“建設人才嚮往之地”的首要問題。
按照“引才門檻低於同類地區,政策待遇高於同類地區”原則,綿陽聚焦人才“引育用服”全鏈條,全面升級原有人才政策,重磅發佈“人才十條”。
設立10個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首次提出為引進優秀人才發放最高50萬元安居補助、明確設立博士後引進培養專項經費……一條條政策幹貨,將使綿陽這座科技之城的發展充滿活力並具備可持續性,人才政策磁場效應正加速釋放。
人才興市,不僅有真金白銀政策領動,更有十足誠意的打動。
今年3月,綿陽設立海外、北京、上海等7個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站,公開遴選23名複合型雙招“鐵軍”長期駐外引才;
4月,在《人民日報》《四川日報》專刊發佈綿陽招才引智公告,首批拿出3711個事業編制啟動大規模招才引智;
綿陽籍知名人士“為家鄉代言”的短視頻也刷爆朋友圈,點擊量突破一千萬,掀起轉發點讚熱潮,廣大人才發出“前所未有,振奮人心”“綿陽引才成功出圈”等上百條暖心點讚;
5月開始,組建的5個招才引智小分隊蓄勢待發,即將分赴華東、華北、華南、東北等地區,走進高校資源富集城市“帶崗到府、帶編進校”直接到大學校園攬才,實行現場報名、現場考核、現場簽約,讓人才“最多跑一次”。
“建設人才嚮往之地”,關鍵在“留”。
安居才能樂業。綿陽拿出破舊立新的魄力,採取新建、配建、改建、租賃、購買等多種渠道,加快籌建1萬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不斷提升“科技城人才卡”服務內容含金量,更好滿足人才子女就學、配偶就業、家人醫療等需求,保證人才有需求,綿陽有保障。
在氛圍營造方面,將定期舉辦行業高端人才主題活動和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新辦好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科普活動月等活動,為人才開展基礎研究、追趕技術前沿、勇攀科研高峰提供堅實載體。
聚才、留才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用才”。
聚集一支穩定且持續壯大的人才隊伍,綿陽為引進人才規劃職業願景,對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在起步期“扶一把”,對成長勢頭良好的人才在發展期“幫一把”,對表現特別優秀的人才在成熟期“送一程”。
首期對全市急需緊缺選調生、基層選調生、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分層、分類、分批全覆蓋開展人才職業願景規劃調查研判,通過雙向互派、交流輪崗、跟班學習、適時重用、擇優調任等方式,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具體使用上,將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打通國防科研院所和地方人才在職稱評審方面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人才流動、晉職提升等方面的“中梗阻”;支援企事業單位聘請院士(專家)當顧問,與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實驗室、開展技術攻關,政府給予政策資金扶持......
“功以才立,業由才廣。”綿陽,正敞開胸懷,誠邀天下賢才在幹出綿陽發展新天地中實現個人夢想,讓中國科技城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為綿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綿報融媒記者 李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