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賽迪百強區公佈 成都雙流區上升至第29位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7-27 20:11:07編輯:徐揚
7月27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22年中國城區經濟高品質發展研究報告暨2022賽迪百強區》,成都雙流從2021年的第32位躍升至29位。
雙流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在穩步發展中壯大規模,以高品質發展鋪築圓夢,用綠色低碳引領未來,讓中國航空經濟之都不斷實現啟航。
氣質源於堅守
“60億元!收飛機!收舊飛機!大飛機!”7月26日,“先鋒成都”的一則新聞標題,被網友點讚:先鋒成都整活一流。
故事是空中客車全生命週期服務項目如期開工。這個項目歷時3年,經歷了雙流、空客團隊無數次在雲端,不分晝夜的研討和談判,最終一錘定音落戶雙流。
這不是偶然,背後是堅守。航空是雙流的底色和內涵。從雙桂寺機場到成都雙流機場,再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三次更名、三次擴建,雙流初心不變。
2020年以來的疫情,讓航空業面臨未有之挑戰。客流驟減、運輸很難,航空經濟難上加難。臨空而起的雙流,是否繼續初心不變?
雙流答案決然。
主動融入“一市兩場”,充分用好空域、時刻釋放契機壯大貨運“集疏運”功能;持續加密國際貨運航線,不斷暢通成都與全球各地之間的國際貨運“空中走廊”,全力打造航空貨運樞紐。
一時間,客改貨、全貨機……為空港雙流描繪了新色彩。從遞四方開通成都至倫敦貨運航線到太美航空在雙流首飛西南地區首個至南美洲貨運航班,多條國際貨運新航線帶來了雙流經濟的新增長點。
2021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011.7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二;共起降航班30.09萬架次,全年貨郵吞吐量達到62.8萬噸。僅2022年上半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地區)全貨機及客改貨航線航班架次同比增長66%,貨物運輸量9.8萬噸,佔國際(地區)貨運量的84.5%,增幅達75.5%,可謂後勁十足、充滿期待。
創新增強動能
2021年9月27日,雙流綜保區外,幾聲火車鳴笛劃破這裡的平靜。成都(雙流)空鐵國際聯運港正式投運,始發首趟至寮國萬象的國際班列。
這是雙流助力成都構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再下的一步先手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明確成都建設國際門戶樞紐,作為航空樞紐地,雙流用“鐵老大”強力加持,無疑讓“雙圈”中的成都如虎添翼。
運作至今,空鐵國際聯運港已連接寮國、越南、俄羅斯等境外9個國家、12個城市;累計開行國際班列100余列,運載貨量3916標箱,貨值近7億元。預計到2025年,國際班列開行需求量將達1700列。
數據飄紅的背後,是雙流構建“航空+”多式聯運體系,走出的創新步伐。作為國家第二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和四川省五個重點鐵路多式聯運示範節點之一。空鐵國際聯運港,正朝著國際多式聯運數字貿易港、西部陸空國際聯運樞紐闊步邁進。
創新永無止境,發展才能如涓涓細流。
2021年,成都善思微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用於X射線成像的“CMOS圖像感測器晶片”呈現出了超強功能,讓雙流産品實現了對相關領域長期依賴進口晶片和探測器核心部件的替代。
源於創新,該公司2021年就突破了1000萬元産值大關,2022年有望突破3000萬元。而在善思微所在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天府園),已引育相關創新企業170余家,累計形成的智慧財産權達2000余項,累計實現産值超30億元以上。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9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9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200億元、同比增長40%。2021年,雙流區高校院所和企業24個項目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等獎4個、2等獎10個、3等獎10個),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排名31位……累計建成各類創新平臺206個,累計促進341項科技成果在雙落地轉化。
新思維、新技術、新産品吹拂下的雙流,目前正展現出一派“新新”向榮。
雙碳引領未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下,綠色低碳匯聚成了高品質發展的磅薄力量。
“2021年12月27日,突然接到冬奧會組委會通知,要在冬奧村和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核心區域使用碲化鎘發電玻璃作為綠色低碳路標。當時既感到自豪驕傲,又倍感壓力!”距離北京冬奧會已半年,但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幹部職工們至今心潮澎湃。
讓冰墩墩、雪容融用上綠色能源,這是雙流企業及雙流的榮耀。
聚焦實現“雙碳”目標。雙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推動空間、産業、交通、能源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了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雙下降”
除了中建材打破國際壟斷,為全球建造“墻上發電廠”。川開電氣也從源頭鎖定能耗和碳排約束,讓傳統企業走上了綠色節能高品質發展之路。通威太陽能也勇擔使命,推動光伏産業“建圈強鏈”,為雙流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契機。
這是落實國家、省、市“雙碳”工作要求,雙流交出的一高分卷。
未來,雙流將持續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塑造城市競爭新優勢。將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推動生産生活低碳化,持續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結構,切實打造水清、天藍、土凈、無廢的低碳雙流。(雍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