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原著,特別是黨史經典文獻中蘊藏著原汁原味的歷史內涵,如果不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學,很容易“斷章取義”,要真正把黨史學懂弄通、學深悟透,就要回到原文上來,原原本本地學習,逐字逐句地品讀,如琢如磨地領會。
基於以上認識,在工作之餘的春夜裏,伴著窗外沾衣不濕的濛濛春雨和吹面不寒的楊柳春風,我懷著莊重崇敬的心情,認真地學習了毛澤東同志於1927年3月撰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
學習完畢,我不禁掩卷沉思,感慨良多。時光雖已過去94載,但歲月的風霜完全掩蓋不了她熠熠生輝的光芒,在近百年後的今天,依舊給我以巨大的震撼。她至少給了我四個方面的啟迪:
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細緻搞好調查研究。1926年底至1927年初,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農民運動空前高漲,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和抵抗,他們一方面向農民進行反攻,一方面誣衊農民運動“糟得很”,是“痞子運動”。為了駁斥和反擊反動派對農民革命鬥爭的責難和污衊,1927年1月,毛澤東同志隻身一身,深入湖南廣大農村,歷時32天對湖南湘潭、湘鄉等五縣的農民運動進行廣泛考察。通過考察,發現“在各縣鄉下所見所聞與在漢口在長沙所見所聞幾乎全不同,始發現從前我們對農運政策上處置上幾個頗大的錯誤點”;農民運動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農會的舉動不僅沒有“太過分”和“亂來”,而是具有“革命的意義”;農民運動不僅不是“痞子運動”“惰農運動”而是“革命先鋒”。正是基於深入細緻的實地調查,毛澤東同志澄清了對農民運動的不實之詞,有力地駁斥了國民黨右派等勢力的謬論,具有較強的説服力,因而澄清和糾正了一度氾濫的謬誤,解決了當時關係革命成敗的關鍵問題。調查研究歷來是我黨工作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革命、探索和建設事業中一貫遵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面對這些問題挑戰,我們只有更好地發揚優良傳統,不斷創新調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撲下身子搞好調查研究,最大程度地掌握第一手資料,吃準摸透最真實的情況,才能針對問題對症下藥,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和應對之策。
要堅持群眾路線,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針對農民運動“糟得很”,農民運動是“痞子運動”“惰農運動”等錯誤説法,毛澤東同志每到一地,就“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工作同志開調查會,仔細聽他們的報告,所得材料不少”。通過與農民群眾深入細緻的真誠交流,得出了與反對派完全相反的結論,在輿論混雜、是非難辨的情況下,贏得了話語主動權,起到了正本清源、扭轉輿論的作用。在歷史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同志之所以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之路,與他堅持走群眾路線有密切關係。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傳家寶,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尤其在鄉村振興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工作中,我們需要更加自覺地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切實做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了解人民群眾的意願,進而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我們的偉大事業,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
要堅持與時俱進,做富有鬥爭精神的時代勇士。“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毛澤東同志在報告中的這一段話,在世界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的今天,更加震耳發聵、令人警醒,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前進道路上,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越來越複雜的挑戰,在考驗和挑戰面前,我們唯有興知重負重、苦幹實幹、攻堅克難,做一個泰山崩于前不變色、滄海橫流不退避的勇士,不當“老好人”,不做“太平官”,不作“墻頭草”,面對大是大非時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時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時敢於挺身而出,面對歪風邪氣時敢於堅決鬥爭。
要堅持開拓創新,做引領時代的弄潮兒。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八十的農民力量一直被漠視。正是毛澤東同志以超越時代的歷史眼光,創造性地指出,無産階級政黨要取得革命勝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必須以廣大農民作自己的同盟軍,推動農民革命運動,建立農民組織做自己的主人,“連兩公婆吵架的小事,也要到農民協會去解決。”這是毛澤東同志革命理論的巨大昇華,也是他革命實踐的偉大創新。在新時代,創新已經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理所應當要在經風雨長才幹、見世面中壯筋骨,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做勇於創新,善於作為的時代弄潮兒。
我深深地知道,學懂悟透黨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地不斷學習。在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將堅持不懈,持續不斷地用心學習,努力成為一個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的新時代新人。(張世毅)